“将军,还请探明,再作打算吧?!”
黄祖道“只是恐错过良机!”
众人便心知黄祖这是根本听不进去的意思了,而且是打定主意。
他们能怎么样?!阻止也试过了,只能沉默,然后献策,不然黄祖得说他们无能了。
果然,黄祖道“我既欲退江东之兵,又欲得之广陵,何如?!”
这是说,便是没有孙策,谋不得此人,把广陵弄到手,这个事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众人便面面相觑,想了想,还是主薄上前,道“若将军有此心,不若去信试探陈登,只说若要我军相助,必索要好处,不如言明,手上若真有孙策,以孙策交换之,共退江东之兵。”
黄祖频频点首。这也是他心中的意思。
他之所以不决断,而是先将话头抛出来就是想要众人都说,都支持他。
谁主动,这个问题很重要。
要是黄祖主动,就是一意孤行。但若是臣子建议,那就不一样了,你们也这么说了,结果事到,不尽力,再想推给我,可是犯大错了!到时候主臣一心,有错也就共担了。只会尽力。不然若遇败,事情一要推到了为主的那个身上,只说一句一意孤行便完了。
这与禅让那种三辞三让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也经常这么做。其实大多数时候,他自己就已权衡了利弊,心中有了计较,但他就是不说。他先把话头抛出来,让臣子说。
臣子说的话,就得担责任,便只会与他同心。
而反对的,他也便能知道,这些人不可倚重。
一个话头,就是一个诱饵,而为主之人,深谙此种智慧。
就算为主的人能力过人,也一定要给底下的人发挥所长的机会。不然一个人把功全揽了,容易失人心的。
“只看陈登如何回,倘若他只是回避,必是诱计,倘若他应下,这里面的事就更复杂了,一是确实是擒了孙策,所以江东才会不遗余力的要击广陵,赴死一般,不惜代价,二是没擒孙策却应下了,便是想空手套白狼,主公那时可以以他诈我军骗我军孙策在手之事广陵之兵,拿下广陵……”主薄道。
黄祖频频点首,此时都有些想笑了,道“正合我心意!这便去信试之一二。且看陈登如何应对!”
黄祖哪里还能坐得住,道“点兵整营,吾要亲自出征!”
众人苦劝,道“将军,只恐陈登所谋者也为我江夏,还请主公切勿亲自去,只在城中守要紧!”
黄祖哪里肯听,道“如此大事,岂能不亲出兵?!”
这是打定主意认定陈登一定擒了孙策了。是在此基础之上作的所有决定!
众人真是有苦说不出。那陈登向来用计杀人不见血,真的是要小心为上啊。
黄祖却亲点兵出了城,道“……看看这江东兵涌如泉一般往广陵去?!若非是孙策出事,这一举如何解释?!江东舰队向来多而猛,而分如此全力猛攻广陵,就是杀鸡用牛刀……”
所以,必是有所顾忌。
黄祖上马,一面往江上去,一面将信发出到广陵陈登处。
江面上全是江东的船。
黄祖亲带着猛士和弓箭手往崖顶上去了。他也不算太莽撞,打算观敌一战,再刑问一番江东之兵卒,以更加确信心中其实已经笃定了的答案。
斥侯前来报道“江东又有舰队前来,欲通过此江界,陈就将军来问,是否放行?!”
黄祖道“吾与江东本有隙仇,岂能白白放过?!令陈就在江上放箭,将之逼至崖顶之下,可用石块弓箭砸毁船只!”
斥侯领命便忙去回报陈就了。
众人便知道黄祖誓必要试个清楚,一定要知道,这江东船舶到底会不会不怕死般也要通过。
这种交战法,一试便知对方的重心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