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蝴蝶效应(1 / 2)

大卫?埃因霍恩最后的这番话成功引起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兴趣,当记者一再追问那家机构的名字时,他却三缄其口,始终没有说出那家机构的名字。

对于这种虚虚实实的话,日报记者自然有门路去核实,没有什么秘密能够轻易躲过华尔街记者无孔不入的调查。

日报记者本以为埃因霍恩不肯透露,是因为忌惮对方势力,结果通过雷曼内部的深喉得到的线索却令人大跌眼镜。

雷曼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公司的各项清算也随之展开,通过内部深喉的线索,日报记者发现在雷曼宣布“死亡”的前两日,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对冲基金在市场上一直在不停的扫货。

在这个时候还敢于不停地买入,除了空头机构向证券公司还券,还会有谁如此的坚决?经过日报记者掘地三尺的调查,黑豹基金再次出现在了新闻媒体的视野里。

《华尔街日报》刊登埃因霍恩的专访后,报纸销量大增。在这个纸媒日渐式微的年代里,只有更加劲爆的话题才能提振销量,于是《华尔街日报》紧接着又刊登了一篇夺人眼球的文章《谁才真正的空头之王》。

在这篇文章中,黑豹基金做空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的过程被完全还原,日报记者用时间轴的方式将黑豹的建仓平仓与这两家公司的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了配对。

日报记者甚至将当初黑豹基金做空贝尔斯登时,被华尔街其他小报嘲笑的事也挖了出来。

“显然他们看走了眼,闹了个大笑话!”《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自己的同行。

这篇文章报道后,引起了华尔街投资界的一片哗然。

有人质疑《华尔街日报》为了销量故意捏造假新闻;有人则拼命将此事往政治上扯,他们大声疾呼,这是一场金融战争,东方强国已经出手做空华尔街……

华尔街谣言四起,迅速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注意,sec甚至还派人收集黑豹的交易记录。而此时丁乐一行人早已离开了曼哈顿,sec的举动对黑豹来说并没有实际影响。

高仁强全部平仓后,当丁乐看到《华尔街日报》对大卫?埃因霍恩的专访时,他顿时有种被盯上的感觉,黑豹连续两次出手做空华尔街的投行,肯定藏不住,早晚会被报道出来。

特别是他在目睹雷曼兄弟的破产和公司账户上的巨额资金后,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些胆怯的,有财不外露,得意不猖狂,丁乐果断地带领大家飞回香港。

当一行人回到香港,看到《华尔街日报》刊登这篇文章时,丁乐突然想到了蝴蝶效应这个词。

蝴蝶效应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并分析了这个效应。

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虽然黑豹的做空行为并不是雷曼兄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但是经过《华尔街日报》的宣传报道,黑豹基金已经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当《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被转载到网络上之后,引起了香港和大陆财经媒体的关注。

雷曼兄弟破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然也无法幸免。现在华尔街突然爆出这么劲爆的消息,港岛本地的财经媒体就像是闻到了血性味的鲨鱼一样。他们纷纷打听查证黑豹基金是什么一回事,港岛什么时候出了如此逆天的私募基金?

大陆的财经媒体开始有点隔岸观火的味道,可是当旧浪财经在网站上发表文章——《黑豹的银河系星座收集指南》时,所有的媒体都不淡定了。

此前旧浪报道银河投资逆势加码互联网公司,一年之内连续投资钱袋网开心网汽车之家,就已经引起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