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五十章 地主缺粮民无碍(第二更)(2 / 2)

在贵贱。

……

“易弟,又下雪了?”

吃饭的时候天飘了雪,李易在楼上找大家,去的时候还没下雪,吃的时候落了。

李隆基以前要是看到下雪,没什么感觉的,冬天下雪很正常啊,洛阳怎么就不能下雪?

而在知道明年要发水的情况下,他难以淡定了,感觉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其实有办法在天上把雨提前打下来,不过打在哪个位置,当地就要承受这个雨水。

打在上游的话,水还是往下冲,不比干旱时候和冰雹。

只能今年尽量做好排水工作,撤离的程序别乱了,咱们是有组织的。”

李易面对这种天灾没有办法,值得庆幸的是他可以提前安排怎么躲。

所以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想像下当时的情景吧,一群没有小学文化的人眼睁睁看着滔天洪峰在旁边流过。

这个时候居然还有能力去堵和疏,他们连個好点的工具都木有哇!

如此民族,难道还不值得自己去骄傲?

“藏冰的地方要放在高处,之前报纸写了,再问问,有没有人缺心眼不信任咱们的,赶紧弄过去。”

李易开始考虑夏天的冰的问题,百姓弄点冰,到夏天可以卖钱的。

但有的百姓吧就不信,让他搬走,他觉得成本太高了,以为没事情,折腾着嫌累。

“此事容易,衙门派人,凡不服从者,抓起来带走。”

大唐可不是大宋,北宋想要扩建皇宫,百姓不同意拆迁,只好不扩建。

大唐想要扩建,哪个百姓敢说不行?让你搬家你就搬,不搬抓起来打一顿带走,家毁了不管。

李易:“也罢!”

他认可了,劝不听的一律强制,咋?你还敢造反?

不可以出现电影电视剧中的情景,危急时刻,百姓就是不动,大家劝,最后把‘好人’给拖累死。

实际上李易多虑了,百姓看到报纸之后,非常主动地转移阵地,长安有地势低的地方,要储存冰。

报纸上说明年保证被淹,百姓趁着天冷,立即取出来,找新的地方。

比如说某个村子地势高,跟村民商量好,给钱,然后大冬天的刨冻土层,建地窖放冰。

村民原来答应收钱,看到挖地窖后询问这个以后不存冰了窖归谁?

得知归村子,钱就不要了,你们挖,我们告诉你们哪里挖更合适,我们以前就想挖窖来着,实在是人手不够。

就这里,放心,保证挖不出水,挖吧!你们之前挖的地方也不错,再挖一个,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