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鬼市水贩(1 / 3)

蜀黔两地地广物丰,人口繁杂,多有三教九流出入。

也因山高皇帝远,贸易管理相较疏松,遂有大量鬼市应运而生。

单是两地间成规模的鬼市便有五个之多,比之中州广袤的东北地域足足多出三个。

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鬼市中的商品可谓五花八门,大到家具器皿,小到生活用品,贵如奇珍异宝,稀如古董字画,乃至药材衣服蔬菜等等无所不有。

当然,在中州江湖中,任何鬼市里都少不了售卖或稀世奇兵、或良药秘方、或武学孤本,只是要说当中有几分真,几分假,可全凭买卖双方间手眼鼻嘴的较量了。

鬼市中大多事物来历不明,赝品、残次品数不胜数,挑买东西要靠本事,更要靠运气。

之所以被称之为鬼市,多有此中生意人鬼不分的缘由。

至于鬼市里的江湖规矩则都是约定俗成而来,只谈生意不动手,你若有心坏此规矩,自要承担相应后果。

黔地东南部,有一鬼市兴起于三镇交界之间,乃黔地两大鬼市之首,名“黔墟”。

黔墟,春冬每七天一开,夏秋则夜夜开市。

时已子时过半,便是西边的天光再如何比东边要晚暗下来,此时的天已彻底被披盖上层幕布,光透不进,月钻不出。

鬼市中不点灯火,这一夜的黔墟,目难识人,更不易辨物。

不知是否因此少了许多人。

既少了许多摊贩,还少了许多顾客。

又或许是因为某些江湖因素,才少了这些人。

若说朝廷与江湖密不可分,有此消和彼长。

那么,市井与江湖间则多是共生关系,江湖定,则市井宁,江湖乱,则市井危。

连续多日的江湖暗杀案件,朝廷未予理会,江湖上则是风声鹤唳各自戒备。

而落到普通市井百姓的生活里,便是夜不能寐,战战兢兢。

家有小孩的妇人已编排出个黑夜杀人魔头,专来唬住夜间精力过剩、喜乱溜达的小孩。

没有小孩的妇人则警戒自家丈夫莫要流连夜间世界迟迟不归,毕竟那些被杀死的人据说也不是什么好鸟。

于是乎,今晚的黔墟中只余下那些或受生活所迫,或被利益引诱,或因欲念驱使者汇聚而至。

黔墟西侧,也便是鬼市入口处。

寥寥摊贩零散分布着,没有一摊紧挨一摊的场面。

照常而言,入口处所卖的事物多也不是什么稀罕货,越往深处走,越是人声鼎沸处,摊贩越聚集,好东西便越多。

不过,这三日来入口处多了个售卖酒水的摊贩。

有他在前头吆喝,不少来赶墟的顾客都在入口处多了些停留,连带着旁边商贩也更有些人气。

那摊贩看模样是个中年人,面容虚胖微黑,脑门上轻易可见三道抬头纹。

总是穿着略微宽大的衣裳,以掩饰那略显笨拙的身材。

其身前地摊上摆着三个酒坛、六个大碗,专供往来顾客尝鲜。

身后则有一小推车,堆满了二十余坛酒等着售卖。

过去两天里,这摊贩的生意还算不错,基本都是满载而来,空车而去。

只不过,前两天里赚得的银两应算不得多,因为冲着他吆喝而来尝鲜的人实在太多。

那“一碗提神醒脑,两碗永不疲劳,三碗金枪不倒”的广而告之之语对任何人而言,尤其是男顾客居多的鬼市里太具冲击力,教人忍不住想来上一碗一试究竟。

而尝鲜价一碗十文钱,又卡在让大家伙觉着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的点上,大多人自然不会吝惜那点儿小钱来长点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