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什么用,他们唯一确定的是,这个河辰,应该是个文化人,因为最近林斌看的一些书都是他送的,而且林斌还跟他们说过,河辰很喜欢写东西。他们想来,喜欢写东西的人,可不就是文化人么?林斌大舅和二舅知道林斌喜欢看书,只是他们不知道,其实一直以来,林斌看的都是些文学书籍,通俗的讲,林斌应该算个文学青年。跟很多文学青年一样,看多了文学方面的书,也就自然而然会生出自己写的欲望,而且不少人一开始写的是诗歌。尽管林斌上过高中,后来还读了一家骗子技校,可就身份而言,林斌依然只是个农民。写诗的农民,可不就是农民诗人么?当然,林斌除了农民的身份,还是个打工者,按照近些年兴起的说法,称其为打工诗人也不为过。河辰和林斌的相识,就跟诗歌有关。
河辰和林斌第一次见面,就在这条小巷的小吃摊,当日林斌奇迹般地在城市的晚报副刊发表了一首诗歌,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并收到十块钱稿费。对林斌来讲,实在是个不小的喜事,于是当晚他将大舅和二舅喊出,就着简单的夜宵,一起分享内心的喜悦。当林斌紧紧攥着当天的报纸,趁着醉意,不在乎周围零零散散的人影,向大舅和二舅朗诵自己那首诗的时候,那股可以用蓬勃来形容的精神气儿,甚至可以用豪放来形容的冲动劲儿,被坐在角落里的河辰看在了眼里。林斌的这一举动,在当场的其他人看来,多少有点精神病的倾向,可在河辰看来,却是一种青春和生命的彰显和释放,也正因为如此,使其萌生了与林斌接触的冲动。
如果我说我爱你
他们会不会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其实我只想牵着你的手
如果能偷吻一下
就是死也愿意
可现在我只能远远地望着你
像雁儿姑娘望着遥远的家乡
那双望穿秋水的黑眼睛啊!
说实话,河辰觉得,这首林斌发表的小诗并不怎么样,如果不是当代诗坛各种怪异的诗风横行,搅得好诗和坏诗越来越难以分辨,第一眼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河辰甚至觉得,这根本就是些文字的简单拼凑,无非搀和了几缕青年的思愁在里面。这种感觉让他不禁产生深深地疑惑,像林斌这种应该算得上朴实和简单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而且还是他有生以来第一首发表的作品。不过转念一想,河辰多少还是了解了一些,这首诗本身就十分朴实和简单,倘若同样的题材和内容,换做经验老道的诗人来写,写法上多半会弄很多技巧,如此一来,很可能没几个人能看的懂了。而现在,河辰相信,但凡看过一些当代诗歌的人,应该都能看懂这首诗。可惜,事实证明,河辰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后来,他诧异的发现,原来审核这首诗的报纸副刊的主编,就没能真正看明白。
根据林斌的诉说,发表这首诗的头一天早晨,他早早跑到报社大门外,手中攥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就是他费心誊写的这首诗。林斌原本想直接找编辑,或许由于衣着太过朴素的缘故,被门卫赶了出来。林斌不得不在大门外守株待兔,希望能遇到编辑,将作品交出,可惜直到夜幕降临,林斌依然没等到自己等待的人。过程中,每当有人出入报社,林斌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对方是否是编辑,结果无疑是灰色的,那些人中,大部分都不是报社的,还有一小部分自称是新闻记者。遇到记者,林斌便会问,能不能帮我发一首诗,得到的显然都是否定的回答,且会迎来一些怪异的目光,也许在某些记者看来,如今这年代,还有人写诗且让新闻记者帮忙发表,实在是件滑稽不已的事。好不容易问出了一个编辑,让林斌心酸的是,对方是新闻编辑,只发新闻不发文艺作品。饶是如此,林斌还是坚持等待着,月夜之下,冷风之中,一个人攥着手写的诗歌,那模样和状态跟寒夜很是吻合。当然,林斌最终还是等到了报纸副刊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