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教谕也算县衙的官员,可却没有人把教谕当回事,县学被称作“冷衙门”、“冷庐”。
曲城衙署教谕甚至自题对联“百无一事可言教 十有九分不像官。”
卢小闲以一县之令的身份屈尊拜访县学教谕,这让倍受冷落的教谕感动不已。
卢小闲用三寸不烂之舌,将对读书人的崇敬和对教谕的崇拜之情,滔滔不绝一一道来。
县学教谕哪曾受过这等礼遇,感动的差点落下泪来。
当然,卢小闲不会只来虚的,还给县学拨了两千两银子。
这下可不得了,教谕顿时嚎啕大哭起来,要知道这三年下来,县衙给县学拨的银子总共加起来不还到两百两。
有了这些铺垫,卢小闲向教谕提出,让县学的那些学子们轮流到县衙六房历练历练,教谕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有了吉温和王书吏的指挥口授,有了县学学子的们的执笔,门房照常运转起来,一道道公文从衙门发出。
这下,王桥与告假的书吏们傻眼了。
让他们更傻眼的事情,还在后面。
三天期限一过,卢小闲贴出告示,向全县征召愿意做县衙书吏的人,只要经过正式考试,便可成为正式书吏。
消息一传出,在告病的书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不是被人砸了饭碗吗?
书吏们齐聚到王桥家中,让他给大家出主意。
王桥本想着以此要挟卢小闲,谁知卢小闲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不仅六房运行自如,而且还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王桥此刻已经乱了心神,哪还能给众书吏出什么主意。
见王桥靠不住,有些书吏坐不住了,也顾不得再理会王桥,赶紧来到县衙求见卢小闲,希望能恢复以前的差事。
谁知卢小闲却根本不见他们,只是让人告知,他们已被辞退,若想再进县衙,只能参加考试,通过了考试才能录用。
做了这么多年书吏,现在却要考试才能录用,这让众书吏觉得很失落。
就在众书吏左右彷徨之际,他们又得到了新的消息告示张贴之后,竟然有两百多人报名,第一日经过考试便录入了十多人。
这下众书吏彻底坐不住了,他们都在六房待过,县衙六房总共需要多少书吏,他们比谁都清楚。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书吏的的位置便被占满,哪还有他们的份?
书吏们再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不面子,纷纷报名参加考试。
他们这么多年不是白做的,考试比那些从没在县衙做过的雏们,自然有优势,大多都考上了。
三十四名书吏很快征招齐了,王桥点的这把火,仅仅几天便被卢小闲熄得连一点火星子都没剩下。
卢小闲给新召的书吏训话,不外乎让他们好好干,干好了大家每个人都有好处。
书吏们很容易便联想到卢小闲做县尉时,给三班衙役捕快们多发的银子。
直到这时,书吏们才真正觉得,之前的做法傻的离奇,干嘛要跟王桥胡来呢,跟卢小闲干不也挺好吗?
人都是现实的,一旦想法变了,一切都会变。
书吏们看卢小闲的目光都不一样了,王桥早已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县衙书吏名额有限,告病的书吏下手早的重新回到了县衙,犹豫不决的书吏则彻底失去了饭碗。
就在这些人后悔不已的时候,县衙传来的一个消息又燃起了他们的希望之火县衙的书吏与捕快每三个月考核一次,排在最后的四人要被辞退,再考试录入新人。
没有进入县衙的那些书吏摩拳擦掌,等待三个月后重新考试,而进入县衙的人也更加努力,谁也不想在三个月之后的考核中成为最后四名,那意味着他们将失去饭碗。
卢小闲应对王桥要挟的一系列做法,让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