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息。
这里的一层很简朴,甚至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谁知一上到二层,眼前的场景却让我十分惊讶。
这二层之上虽只不过三米多高,百多个平米的面积,但却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珠光宝气,琳琅满目。
只见这二层之上,地上满铺着整张的兽皮毯子,当然没有任何动物的皮能有一百多平米那么大的面积,显然是很多张皮子拼接而成,但那制毯之人手工极佳,每张皮子的厚薄、颜色、毛色和纹路,对接得极其工整,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手工痕迹,简直浑然天成。
顶上,纵横着很多木梁,天棚结构的当中间,吊挂着一盏很大,直径差不多两米的,样式很古朴的吊灯,黑色的铁链垂下,挂着一圈黑色的铁箍,铁箍之上,弯曲延伸出九个龙首,龙首之上,各有一个灯盘,应该是用来储存灯油和灯芯,此刻似乎是被人吹熄了。
楼梯口正对的一面墙上,四个大大的窗子,没有窗框和窗扇,但这本就无所谓,因为这个地底世界本没有什么灰尘,温度似乎是恒温的,不热不冷,没什么空气流动也就没有风,而且这里似乎也没有什么蚊虫。
这座神庙应该是经过严谨的考察后建造的,因为那窗子所对着的这个方向,刚好是天穹顶上自然光撒下来的方向,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时间,这个二层应该都是亮堂堂的。
另一面墙上有个门洞,里面应该还有一间房间,应该就是此间主人的卧室,因为那队女子的领头的女人,上来此处便走进去了,暂时还没出来,那门洞里是一道纹饰古典的栅格门,门被那女子随手关上了,门外有一把大大的椅子,看不出材质,因为上面铺着一整张虎皮。
这把虎皮座椅和房子中间一个放置着很多时鲜水果的三层木头架子,就是这二层整个大房间里唯有的家具了。
另外没有窗和门洞的两面墙上,倚靠着墙面,有着两大排宽宽窄窄的木格子,就像很多人家里那种博古架,不同的是,这些格子里,满满地摆放着很多的宝物。
这都不用鉴宝专家来品鉴,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出,那些架子上的东西,就是些价值连城的宝物,我随便举两例您就清楚了。
左手边墙上第一列格子里,中间这个格子里面,摆着十二个,二十多公分高,上圆下铲,赤金色的古钱。
古钱上面的圆形上有四个篆字,下方的铲形上有两个,篆字我认不,但这种古钱我刚好认识,以前在杂志上看过,这东西叫“国宝金匮直万”。
这种制钱并非流通所用的货币,而是王莽篡汉时,专门铸造的,那时候王莽的新朝有“金货一品”的钱制,也就是规定黄金一斤价值平钱一万,此钱中标有“直万”,表明可兑黄金一斤,这种制钱当时是镇库之宝,所有的官府钱庄都备一枚,作为压库之用。
这东西存世极其稀少,据说国仅有两枚,都藏在国家博物馆,这里却随随便便地,在一个格子里摆着十二枚!
第一列靠上的格子里,放着两只玉杯,高大约十五公分,口径约有六公分,圈足直径略小一点,这两个杯子明显是一对,玉色乳白莹润,玉质细腻,口沿和圈足上,还分别圈束着一圈金箍。
这种玉杯应该是汉朝的产物,这东西以前我在网上也见过,曾经有一只比这两只略小一些的,脚部有些残缺的,样子和这两个差不多的一件玉杯,200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千五百多万港币,而我眼前这玉杯却是一对,更大,更高,并且完美无缺,我都猜不出这对玉杯的实际价值了。
一眼望去,这两面墙上,中上两排摆放着各种玉牒、玉环、玉雕(包括玉人和各种玉雕的动物)、玉璧、玉佩、还有很多造型极少见的各式金佛,靠下一排,许是因为太过沉重,摆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青铜鼎、金鼎等物。
整个房间里价值连城的宝贝,简直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