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演戏。
此前朱荣的野心虽从未明言,但早已昭然若揭。适才面对胡太后时,朱荣言必称“天”,仿若自己代天行事。这要在往昔,元祐必定惊惧不已。但今日朱荣铸金人屡屡失败,挫败感已达到顶峰;而胡族上下都知道,朱荣一向笃信长生天,如今天不属意于他,徒呼奈何?
而元祐虽然手中并未掌握一兵一卒,却依然有着满满自信。只因魏国虽然在北线屡战屡败,给人一种大厦将倾之感,但实际上,掌握在元氏宗族手中的力量,并没有受到根本性打击。而经过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元氏在中原的根基,更不是一名胡族酋长所能轻易撼动。
故而,朱荣的上限,顶多就是权臣。大魏立国百年,真正的权臣,不过宦官宗毐而已,纵然嚣张一时,最终亦是伏诛。自己风华正茂,绝对有信心一步步掌控大局。朱荣今时努力拼搏的一切,终究只是替自己作嫁衣。
元镛与颜旷作为祭天正副使,自然也随着元祐、朱荣登临高台。令台下百官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胡太后抱着小皇帝元昭,同样出现在登台队伍里。
按照此前多数人的设想,胡太后最有可能的下场,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幽禁一生难见天日。结果今日祭天盛典,胡太后不仅出现在现场,还随同元祐、朱荣、元镛等头面人物一同登上九层高台,这其中释放出来的信号,莫非是她已成功笼络朱荣,即将东山再起?
一时间,人群蠢动,虽不敢喧哗,却是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尤其是以往颇得太后重用之人,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更对未来多出了几分期许。
胡太后面容平静,但幽冷双眸深处,却涌动着逐渐炽热的怒火。方才营帐之中,朱荣言语嚣然,走到她身前时,更是缓缓抬手,运劲十成,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朝着胡太后头顶探去。太后本人沉静如水,而朱荣却只是象征性地在她头顶抚了一圈,随即便以主人的姿态,请众人前往祭天高台。
旁人或许都没有注意到,但胡太后却感受得极为分明。随着朱荣那一个无礼的动作,自己头皮上已然逐渐冒尖的细微青丝,又纷纷脱离,恢复到光头女尼的原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断发如断首,胡太后可以自己剪落三千青丝,却不能容忍别人如此对待。对于大魏曾经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朱荣此等举动,无异于奇耻大辱,如何能不怒火中烧?
但作为魏国历史上唯一一名摆脱“子贵母死”铁律之人,她心志之坚,谋算之远,并不随多年来高高在上而削弱分毫。胡太后非常清楚,眼下她与朱荣强弱悬殊,所能倚仗者,就是元镛等皇族对异族天生戒惧,以及元祐与朱荣各怀鬼胎。寻隙而动,一击必杀,乃太后早已拟定之方阵,莫说受此侮辱,就算再严重十倍、百倍,她也会隐忍下来,静静等待翻身之机。
此时,登台众人皆已落座。元祐朝着朱荣,亲切地说道:“卿果然非常人也,众将士亦不辞辛劳,一夜之间,就能搭建出如此宏伟的的高台,实在令朕既感且佩。将来吾等君臣一心,众志成城,莫说北边与西边那些跳梁小丑,就算南朝萧氏,又岂能抗衡?愿与卿共勉也!”
须知此前,元祐一向以“大将军”尊称朱荣,从来没有用过“卿”一类的字眼,可见铸金人后,主客逆转,魏国新君有意无意之间,已然开始彰显帝王威仪。
桀骜的朱荣却没有因此动怒,而是点点头,朗声道:“臣自秀川起兵,为的就是讨伐逆贼,匡扶社稷。后来晋城一见真龙,更是下定决心,要辅佐陛下成就春秋伟业,又岂能不披肝沥胆、尽心竭力?待陛下荣登大宝,祷告长生天,臣必执鞭坠镫,为陛下荡平宇内!”
元祐豪迈地笑道:“哈哈哈~届时朕亦必带领元氏全族,亲临前线,为卿及三军将士擂鼓助威!”
言语间,元祐更显露出对兵权的野望,一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