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项目从立项到有成果,过去个十几年都算快的。
有些研究从事了三四十年,最终确认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但因为道德风险问题,就全面停止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说细胞克隆技术。
但现在,就不存在这种问题,没有人会用这种理由来找科学家们的麻烦,而科学家们也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从立项开始,公司就会为他们送来大量的实验活体,动物反而成为比较稀有的实验目标,更多的还是人类本身。
健康的,有疾病的,年轻的,老迈的,男人,女人,还有超市里不会飞的塑料袋和大街上会飞的塑料袋。
他们不需要去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做足了实验,才能在监督下在人体上做实验。
只要科学家们自己没有什么道德压力,他们完全可以在“我有一个想法”和“公司同意了我的项目”之后,就直接开始进行人体实验。
有不限制次数的试错机会,生物科学的技术怎么可能不快速发展?
为这些生物科技的突破贡献出生命的,又何止有几万几十万人?
上午的时候林奇就去视察了脑机接口工厂,一开始科学家们的想法,是在后脑的位置预留一个接口。
经过手术就能很好的把生物芯片和大脑连接在一起。
但这有一个问题,问题在于整个过程必须通过手术完成。
得有专门的医生为需要脑机接口的人,切除一小块颅骨,进行开窗,然后把生物芯片埋在皮下,然后为它加装一个保护网。
在开窗口的位置上,安装一个钢片。
这种手术其实并不复杂,对专门的医生来说大约二十分钟就能做完一台。
但他们面对的是差不多七亿的“活跃用户”,就算只有一般人会尝试这个,也有三亿台手术要做,根本没有这么多医生和时间为他们手术。
所以在林奇的强烈要求下,科学家们很快就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尝试,找到了最新的解决办法——鼻腔入侵连接。
整个脑机大约有三公分长,从单侧鼻腔完全推入后,就可以了。
它会刺穿额前叶,然后预埋下柔软的神经连接线。
针头肯定是硬质的,并且是中空的,它的作用是为神经连接线植入脑组织一个通道。
等通道打开后,它就会从脑机上脱离,从鼻腔里掉出来。
这个时候,鼻腔内的脑机和大脑的连接会是非常柔软的。
通过融合喷雾,人们并不会感觉到难受,也不会感觉到呼吸有什么不适应,甚至都无法轻易的触碰到鼻腔里的东西,它会进入更深处。
为了设计出这样一个小东西,并且能够很快的进入批量生产当中,理所当然的也有很多人奉献了他们的生命。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一开始科学家们并不是这么设计的,他们有的人提出并且尝试了通过耳通道建立连接。
还有人通过摘除眼球的方式建立连接。
但无论他们怎么选择,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门槛”,比如说眼部连接,这就需要做一个眼球摘除手术,虽然理论和实际也完成了链接。
可不会有人会为了接通脑机把自己研究摘除了。
耳通道链接也是一样,也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大概几分钟的时间,但结论是一样的。
不会有人因为需要脑机,就让自己的单侧听力受到影响。
但鼻腔链接就不一样了。
它不需要做手术,没有人会因此失去什么,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连接的路径清楚有效,额前叶被刺穿并不会给人们造成任何的损害,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做过额前叶的摘除手术之类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