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普陀山的人数,大大出乎颜龙意料。
从北京又飞来了五位剧组人员,其中还有一个头发理成板刷模样、七八岁小男孩。
谷总决定,公司公关部、外联部、摄制部全体人员,都随剧组去普陀山,七七八八加起来,有五十多人。
见颜龙面露难色,谷总笑道“旅游局负责剧组就可以了,我们这些人公司来开支”。
颜龙这才松了口气。
一辆豪华大巴坐不了这么多人,颜龙从n市公交总公司,借来一辆十二座面包车。
五十多人直奔渡轮码头。
1989年,n市没有高速公路。从国道省道驱车前往轮渡码头一个多小时。
去普陀山渡轮,间隔一个小时发一班。早上八点开始至下午四点结束,海上行驶一百分钟到达目的地普陀山。
船上,游本昌老师戴上墨镜,一言不发,尽量减少与人照面,避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尽管如此,船上还是有几个人,似乎起疑。
一位大妈,几次扭头打量,由颜龙特意安排,坐在船仓角落里的游老师。
她老伴也开始转头。
他俩虽然没有发出什么特别的声响,但是把邻坐的目光引了过去,飘向游老师的目光,越来越多越密。
“这不是济公吗”有人议论。
“济公,济公活佛”终于有人确定的喊了起来。
“在哪,在哪,哪个是济公”。顿时船仓里,上百个游客沸腾起来。
“那边,那边戴着太阳镜的”。五十多个剧组人员,把游老师与游客们隔开了距离。
“大家好,大家好,哈哈哈”。游老师摘下墨镜,挥着手,用上海话和大家打招呼。
这几年,国内各级电视台频繁播放“济公”电视剧,虽然只有八集,游老师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神奇剧情,火红当时。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见端倪,贫富差距开始拉开。
惩恶扬善,逍遥快活,点石成金,法力无边的济公,摇着破芭蕉扇,自然走进有着各种需求观众的心。
咔嚓咔嚓,船仓内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刚才那位先扭头的大妈,站了起来,朝着游老师双手合十,低着头眯着眼,口中念念有词。
游老师把目光移向窗外的大海。
颜龙起身,示意大妈身边的老伯,不要这样,怎么可以这样。
普陀山码头,两辆中巴车直接停在了出口处。
前面那辆,车厢上挂着一条红底黄字横幅,“欢迎《济公活佛》剧组”。旁边围满了等着看济公的人。
渡轮客座分两层,每层一百多个座位,下层的客人先下船,他们还不知道,已与济公修来“百年同船渡”。
金锦酒店郑总,没有什么架子,穿着件短袖白衬衫,站在车门上,眺望下船走上岸来的游客。
“您是,郑总吧”。颜龙与郑总通过长途电话。
“是的,是的,你是颜主任”。郑总看起来应该大颜龙十几年,皮肤比岛上人白净了些。
电话里,颜龙告诉郑总,这次来海岛的剧组人员,共五十六人,其中十二个女同志。
游本昌老师安排单人间。
导演杨洁老师与摄像王老师,需要一间夫妻房。
可能是郑总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郑总嗯嗯地全答应了。
长途电话通话质量不大好,说话基本上靠吼,而且费用很贵,四元一分钟,交待清楚事由,差不多已花去三分钟。
颜龙挂了电话,有什么情况的话,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公关重在应变,什么都明明白白,循规蹈矩的,要你公关外联干什么。
一天后剧组出发,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