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鑫之前能用的原因,是因为药物本身是小分子药物。
即便经过特殊分子的修饰还有包裹,整体依然不算大,通过血脑屏障的话,难度比较小。
可是啊,针对阿尔兹海默症脑补损伤修复的药物,其本身分子量大,空间结构也复杂。
想要包裹起来,形成的颗粒会很大,想要通过血脑屏障,需要的能量太多。
本身那些转运蛋白的能量有限,想要将药物运输过去,总不能给那些颗粒们能量吧,难度就更大。
所以一环套着一环,除非有新型小分子药物出现,否则以现有的情况,是没办法使用已有的方式。
要么,再去搞一个小分子药物?
嗯……
那不知道要多长时间,靶点已经被全世界认可,可以说是全世界度都在攻坚。
现在要是从头开始搞一个全新的小分子药物,落后太多,除非系统给出全新的提示,或者索性给出图纸,那还有点希望。
否则,面谈。
否定小分子药物之后,剩下的就是怎么将大分子的药物想办法伪装起来,穿过血脑屏障,运送到靶点。
伪装,穿过去?
以前重点工作都在伪装上面,给药物弄个皮草,装成高富帅,那些细胞膜之类的屏障,也就放开了。
如果不能伪装成高富帅,则需要从另一方面下手。
大分子药物本身,是矮丑穷,细胞膜等组织,绝对看不上他。
要是……
血脑屏障瞎了呢?
认不出来眼前的药物是矮丑穷?
似乎是个路子,但是后果也严重。
血脑屏障瞎了,哪怕是暂时瞎掉,药物能进去的同时,其他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玩意也能进去。
到时候,也分不清是啥,就在靶点一通乱搞,指不定弄个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啊,弄瞎血脑屏障的路子也不靠谱。
开启启发状态之后,苏鑫脑子蹦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啊,那些想法似乎不受控制一样,自顾自的往外蹦跶。
那个活跃程度,就像是满脑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敞开了撒欢。
为此,他甚至忘记了去上课。
课堂上,马玉刚按照日常习惯,往角落里看看,发现那里并没有空白。
看样子,苏鑫没来。
于是他趁着没上课,给苏鑫的舍友发过去微信询问。
问他在干什么。
舍友张庆柳出门之前,就发现苏鑫在彻夜思考,大客厅里的黑板,都让他画满了,这还不算,几个桌子上也是画了很多结构式还有方案。
大概看了下,他没有敢去打扰苏鑫。
因为做科研的人都知道,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扰到自己。
张庆柳扫了几眼之后,发现跟自己的研究领域差的有些远,便小心翼翼的热了个面包给苏鑫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去实验室。
……
马玉刚了解情况之后,暗暗的攥住拳头。
这才是苏鑫来的最大价值!
他来上课,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而在京大搞研究,则是周院士的目的。
当初在京师大开会的时候,高分子所、有机所、化学所、光华大学,一众教授都想挖走苏鑫,想不到北河大学早早的就画上大饼,并且还安排他去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访问。
好在周院士独辟蹊径,按照联合培养的方式,将苏鑫弄了过来。
最开始的时候,闲言碎语可是不少。
大家都在质疑苏鑫的科研底子到底行不行,弄出来的那点东西,或许就是撞大运。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换生涯,将那些谣言击得粉碎。
苏鑫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便帮助陈暮教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