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秦国相交,大王,齐国此举,是分担了秦王的担子,还是给秦王增加了担子,秦王如此英武,自会明辨!”
说到这里时,苏代朝着秦王拱手行礼,之后又转身对着屈原。
“楚国疆土广阔,黔首更是数之不尽,这么多年来,楚国大而不强,皆是因贵族之弊,缺一法而令其强,屈子芈姓,乃是王族,位高权重,代听说屈子正着力推动楚国变法,如此一来,世间不又多了一个秦国,此举,英武的秦王如何欢喜。
齐在东,秦在西,你楚国可是在中间,齐秦联合,制衡楚国,楚国变法不成,永作弱楚,这才是秦王国策的初衷,看来屈子是并不能全然领会,秦王的英武之处啊!”
苏代洋洋洒洒,说与秦王,再问于屈原,将这利弊全部都分析了出来,尤其是楚国联合秦国,是想平定外事,乘机变法,可算是说到了屈原的弱点了。
秦国若想东出,楚国才是拦路虎,弱楚国,不管何时,都应当是秦国的国策,这话没有一点儿问题。
两人比较起来,屈原年轻而气盛,苏代年长而沉稳,说话做事,是两种风格了。
屈原最后的结局,是求而不得,郁郁寡欢,投入汨罗江而亡,而苏代则不一样,他先是燕国的臣子,看到燕国不行了,又逃到了齐国,做了齐王的臣子。
屈原是楚国王族,一生只忠于楚国,意志坚定,至死不改,苏代则不同,他是这个时代,能事天下君主的士子,这就是两人本质上的区别。
想想后来的四大公子,尤其是那田文,受到齐王的猜测,逃到了赵国,还不是一样开开心心的,像是为了祖国死以明志的,屈原算一个。
“苏子所言,皆为秦王所谋,为秦国所谋,原赞同。”
沉默了半晌,屈原抛出这样一句话。
那边老奉常又呵呵笑了起来,跟着他的,还有一群秦国的臣子。
他似乎在和屈原说,怎么样,你小子词穷了吧!
嬴荡望向屈原,他可不信,屈原这么快就要败下阵来,这可不符合屈原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