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当时就拥有八州之地,自己和儿子都是刺史,而冯家还不止冯盎这八州,他哥哥冯暄也控着几州,另外与冯家世代联姻的冼家同样控制着好几州,这冯冼集团加起来控制了小半个岭南东部地区。
而到贞观朝,朝廷平定了北方,开始把目光南移,于是秦琅来到岭南,在岭南又搞起了合州并县。
这一拆一并,正是朝廷对岭南政策的不同反应。
广州已经够大了,秦琅却还要把东面三州吞了,所吞之地,甚至都有现在的广州大了。
“朝廷对广州的控制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打算先把这高邓两家传统控制的这三州先并进广州,有利于我们增强对整个岭南东的控制权。”
而且这三州并进来后,那么广东就真的被广州府从中劈开了,东面是循潮二州,这从南朝起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版块,而西面是依着云开大山的诸州,以及北面沿五岭山脉的地区。
一条西江,又把西面南北分割成两大部份,这样一来,整个岭南东道,广州府一家独大,其余地区被侵害成了三小部分。
“等把新、冈、端三州并入广州后,我还打算接下来大力拓宽大瘐岭商道,打通北江航行水道,联通大瘐岭北面的赣州,让北江与赣江相连,使我岭南不再仅依赖于湘桂间的灵渠水道,我们岭南要兴起,一条腿走路是走不快走不稳的,继续加强海上航运的同时,也还要再开拓北江赣江商道,若有可能,我还想看能不能在浈水与章水之间找到合适线路,开挖出一条运河渠道,连通两河,打通一条赣浈运河来,使的广州货物直接北上,经赣江进入洪州、江州,抵达长江,联通上游的荆、益,接通下游的扬、润,若是这个计划完成,不仅广州要再次腾飞,就是整个岭南都能腾飞!”
苑竹林南下时就是走的湘桂走廓,过灵渠南下的,这也是中原与岭南之间唯一的重要陆路商道了。
大瘐岭又称梅岭,是广州与赣州之间的界岭,五岭最高峰。
虽从秦汉时就已经修过商路,但路险难行,基本上已经废弃,商旅货物基本上都是走湘桂通道,或直接走海路。
“大瘐岭为五岭之最,能修运河渠道?就算修一条陆地商路,只怕也很难吧?”
“当然是可以的。”秦琅很自信,因为虽然眼下秦汉开的大瘐岭路几乎废弃,可是历史上唐朝时岭南出身的宰相张九龄,便是在玄宗朝奉旨开通了大瘐岭商路,建立梅关,原来的路称为小梅岭道,而张开通的称为大梅岭道,虽然修路辛苦,但这条路线开通后,一直到明清时,都是商机络绎不绝,甚至露宿于外,十分热闹。
这条路线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路运输方便,且几乎都是水路,陆路也只梅岭一小段,岭南浈水直抵广州,岭北章水入赣江,可直汇长江。相比起湘桂通道,其实也有不少长处。
湘桂路,过岭后是沿湘江一路抵达长沙、武汉,而大瘐岭路,经赣江直入鄱阳湖长江,往下游去扬州。
隋唐以来,其实中原经济重心就在不断东移,已经不再是秦汉时期的那个态势了,扬州、杭州等地,成了帝国最富裕的税赋中心,而广州交州也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两地联通,距离越短当然越方便。
水路本就有陆路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不论是运力还是舒适等方面都更强。广州虽也有海路通往杭州扬州登州等地,但海运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更别说,大瘐岭路若修成,岭南岭北的广东和江西就能连接起来,商路开通还能一带一路,这可是海路做不到的,也是朝廷很需要的一点。
苑竹林倒也是个爽快干脆之人,听秦琅这么说了,便干脆拍着胸脯道,“修路的事情我不懂,我只是个带兵的粗人,但只要三郎要修,我定全力配合,到时我亲自去挖山铺石!”
“那倒用不着,其实重修大瘐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