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农垦区不仅出产各种农副产品,发展了以鸡、鱼为主的养殖业,还新建了水泥厂、玻璃厂、各种食品以及日用品加工厂,正在筹建化肥厂、纺织厂、自行车厂、农机厂。
随着居民的日渐增多,这里的服务业发展也很快。至于和东国之间的贸易,以农垦区目前的体量来说,规模已经相当不错了。总之这一带,终于显现一片百业初兴的盎然生机。
以水泥厂为例,虽然很多高标号、特殊种类的水泥还需要从东国进口,但是建设用的普通水泥有一部分已经可以自产了。
农垦区的学校去年九月初就已经开学了,每个镇子都有一所,这三所学校各个年级的课程都有,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小学五年制,中学也是五年制且不分初中和高中。
当初华真行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还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合作方东国汇英中学的领导,他们都认为最好参照目前的国际主流模式,就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华真行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询问大家,假如就按这个方案,能否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教学计划、完成指定的教学大纲内容?参与研讨者的回答居然都是可以,那么就这样布置工作任务吧。
尽管生产自行车的钢材、各种配套部件目前还需要从东国进口,但它可以带动很多潜在的需求。瓦歌矿业不是没有生产普通钢材的潜力,真行邦的很多地方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来都可以分步发展。
原先的草鞋帮中就有很多机电维修人才,以他们为骨干再加上适当的外援,有了需求之后至少可以成立配套的零件加工与维修厂……发展农机厂也是这个思路。
这些小工业,在现代工业整体产业链上看似低端,但绝不能说落后。农垦区这边有后发优势,尽量采用了目前相对先进与成熟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从业人员的培养。
为什么农垦区的三所学校,从一开始起就实现了全年级段的教育?因为他们主要的教学对象是东国援建人员及最新移民的子弟。
欢想实业的政策,东国援建人员如果将家属也接过来,配偶可以安排工作、孩子负责安排上学,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根据现有的受教育水平安排最合适的年级。
农垦区的三所学校,每个年级都预留了四个班,但实际招生规模都没有超过两个班,因为目前的适龄学生还比较少。
至于非索港主城区,新改造成立了十二所学校,虽然也留出了各年级相应的教室,但情况跟农垦区完全不一样。各学校几乎都是从小学一年级教学开始,其他年级的预留教室也暂时都被小学一年级各班占据了。
这也是没办法,此地曾经的基础教育烂到约等于没有,从六岁到十五岁的适龄儿童或少年,接受新教育几乎都只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超过十五岁的准成年人及成年人,不适合再到小学一年级去回炉了,他们可以自愿参加社区组织的夜校补习班。
华真行也常常在想,这只是一座不到六十万人口的小城市,假如换成一个人口过亿或者过十亿的大国,这样的改造与建设将是怎样的难度?
202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华真行在幕后坐镇,管的主要只是非索港这边的事情。至于几里国的其他地区,那就让几里国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去操心了。
华真行在非索港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积累经验、打造一个切实可行的成功模板,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指望他一个人包办了。
这三所学校的中学部,都安排了一门很特殊的义务教育课程,就是养元术。那怕去年在前线干部很紧张的情况下,农垦区还是保留了一批养元谷的骨干学员。比如新田镇镇长洪万钧,已是养元术四级导师,他还兼任了新田学校中学部的养元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