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平辽侯之功勋,应厚封!”
顾秉谦洋洋洒洒念着,一份由内阁明确赵宗武率部平定、收复辽东失地的功勋上述,在乾清宫召开的小朝议,聚集内阁、兵部、礼部、户部等主要官员,除此之外,尚有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应诏而来。
天启皇帝起初能顺利登基称帝,英国公张维贤在这过程中出力不少,虽平时京中无其消息,但作为世袭罔替的国公,纵使对外名声不似魏忠贤那般强盛,但人家属于地位永保,只需埋头发财、享乐即可。
‘哼,还算你们识相!不然朕……’看着顾秉谦在御前洋洋洒洒的念着,在龙椅上坐着的天启皇帝,嘴角浮现出几分笑意。
虽然天启皇帝知道魏忠贤在京中、在朝廷中所占据的地位,同时也听到了一些风评,大部分虽被魏忠贤严格把控,但天启皇帝他终究是这深宫中的主宰,想听到一些消息还是可行的,但这对天启皇帝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贪财一些这都是人之常情,只要你不想那些东林党那般灼灼逼人,这些都是可以一笔揭过的事情。
毕竟魏忠贤是他身边的忠犬,让自己的忠犬把控着朝堂,总好过被外人,尤其是那些顽固的文官把控朝堂大势要好。
每当想起初登基时的种种,天启皇帝就是阵阵皱眉。
但是天启皇帝不知道的是,人心永远都是不会得到满足的,不管他是你身边的什么人,再让他尝到权力带来的甜头、滋味后,不管拥有怎样强大定力的人,那最终都是会被权力给诱惑、腐蚀掉。
现在的魏忠贤早已不是五年前的魏忠贤了,五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再加上在魏忠贤他身边,聚集的都是一些为了上位而阿谀奉承的官员,固然他们都拥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品德这东西就不要看了。
事实证明,读书人的品性虽说有好的,但是多部分读过书以后,那就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去衡量了。
待顾秉谦读完后,天启皇帝看着一应大臣,道“顾首辅所言极是,平辽侯之功虽不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定论,但作为本朝,乃至追溯到皇爷爷、先皇两朝,平辽侯之功绝对是首属!
对待这样的大明肱骨,朕以为不应该轻薄对待,应厚赏!
朕决意,晋平辽侯赵宗武,为定国公,赐丹书铁券,赐万金,赏巨宅,赠宫娥百位。另英国公年迈,数次上书乞退,今有定国公立此功勋,朕欲召其入京,掌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
嚯!
定国公!赐丹书铁券!执掌京营!
虽说天启皇帝没有封赵宗武为世袭罔替,但是以赵宗武现阶段这个年岁,就被封为国公爵,那在大明朝绝对是独一份啊!!!
这是何等的看重啊!
这是何等的恩宠啊!
且不提在场一应大臣,听到天启皇帝讲的这些,心中是怎样的亢奋,单提在旁的魏忠贤听到这些,魏忠贤就只觉得阵阵天旋,同时心中也是暗暗庆幸,庆幸黄立极把所有能揣测到的事情都提前讲了出来,并且就这些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应对,否则赵宗武要真是归京了,尤其还是携收复辽东失地之巨功归京,那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必定受到冲击!
在听到天启皇帝所讲的这些后,大臣们是议论纷纷,尤其是顾秉谦、黄立极他们,现在赵宗武的功勋肯定就在这摆着呢,想要把这给颠倒黑白肯定是不可能的,再者说赵宗武在天启皇帝心中的恩宠太高了,也不可能把他给抹黑掉。
于是,在选择爵位与让其归京这两件事中,他们果断选择,不让赵宗武归京,因为赵宗武一旦归京,那必然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动,这对于他们执掌权柄并没有什么好处。
“陛下!定国公之功勋那绝对是有目共睹的,但现阶段让定国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