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昌龄和高适的较量(第一更)(1 / 2)

“不出所料!”王昌龄洋洋得意道“那歌女中的第一位,唱的便是我的诗!”

小陈道“大叔让我来猜猜,唱的是哪一首?”

“好啊。”王昌龄微笑。

“可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小陈问——

因为在薛用弱记载的旗亭画壁故事中,上来就有个歌女先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乃是千古名诗,送别诗中代表作之一,同样是小陈二年级就会背的。

以至于这位“辛渐”先生,从来没有人知道此君身份来历,就因为被王大叔送了好几回,出现在好几首诗,从而成了一位“名人”。

可以与“董大”“元二”“汪伦”这些金牌龙套相媲美。

“寒雨连江夜入吴,”王大叔默念一遍“此是何人诗作呀?”

小陈“……”

又犯了一次“但是龙城”差不多的错误吗……

好吧,这个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前人质疑“旗亭画壁”真实性,也因为薛用弱说故事发生在“开元中”,可他引用的诗句不像是开元年间写的。

这首“寒雨连江夜入吴”正是一大问题

王大叔是北方人,在这里被贬到江宁之前,很少涉足南方,去岭南也走的另一条线路,哪来的“夜入吴”呢?

从诗中的风景来看,也像是春夏以后的时间段,那么这首诗王大叔最早写出来,起码也在今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春夏以后了。

刚写出来,就能传遍全国嘛?

如果说时间再往后移动一两年……

嗯,不好意思,王之涣先生天宝元年就要死了……(就跟孟夫子之死一样,小陈也不知道王之涣哪年去世的。)

现在从王大叔口中确认了,这首诗他还没写出来,但事情是确有其事!

那么会是哪一首呢?

总之,肯定不是“匣里金刀血未干”这种……

“是‘萧驸马宅花烛’!”王昌龄洋洋得意道。

“嗯?这是什么诗?哪个萧驸马?”小陈眉头一皱,闻所未闻。

“你看看你,年龄太小,很多事情没见过就不知道了吧!——你王老师就知道!”王大叔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的样子。

“萧驸马乃是前萧相国(萧嵩)之子萧衡,梁武帝之后(萧衍我又来了!),尚的新昌公主。”王大叔显摆他在长安的资历很长,道“那是开元十五年,你小子还没出生呢!——大叔我在长安,任秘书省校书郎,职掌典校藏书,跟萧驸马很熟,每天看书写诗,很是快活呢!”

小陈心想又一个“图书馆管理员”。

“那年萧相国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是‘真’宰相了,恩宠无匹。萧驸马尚了圣人之女后,其母入宫,圣人直称其为‘亲家母’呢,待遇高得很!”

王维点头,确认王昌龄的说法。

陈成心道李隆基惯会用这些虚头巴脑的套路。

王大叔朗诵起这首《萧驸马宅花烛》道“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摇头晃脑,回味无穷的样子。

陈成“……”

靠……

这特么好在哪里?

什么“合欢”,什么“出中”(不要看颠倒了),什么“一道通”……

可能我读书少,怎么感觉有点污的样子?

还是说都是我思想龌龊,想歪了?

事实上这首诗很文雅?

实在不好意思向王大叔请教这里面的门道。

王大叔看着“似懂非懂”的小陈,哑然失笑“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