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微微晃头,眯着眼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说法还是相对准确的,说囊扩全部情况不现实,但已经包含了绝大部分情况,这足够用以概括这个话题了。”
听到这话,林默点了点头,继续道:“既然老官认哥这点,那我就继续说下去。
这第一类,直接获得相对准确的情报,情报肯定不会直接从天上砸中脑门,主要靠一线和潜伏进敌人入部的情报人员冒着巨大危险获取。
第二类也基本如此,靠着情报人员传递及其他渠道得来的情报进行简单汇聚、归纳、比对、分析就能得出。
第三类就麻烦了,情报资料来源的渠道更多,数量更大,也更加的零碎稀散,主要考验的已经不是一线和敌内部情报人员的情报获取能力,而是情报人员、分析人员在巨量的消息中找出那些零零碎碎和只言片语,然后再将这些零碎加以拼凑分析,从而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报,这每一步可都是难上加难。
虽然我接触不到情报处在这方面的相关数据,但依据实际情况来看,在情报处内应该是一二类的情报占据了大头。
如果把情报简单类推为一种敌人的秘密,那既然是秘密,自然会被保护、隐藏、遮掩,以此为底层逻辑推导,那应该是越完整的情报越难以被获取,换个说法,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情报应该是三类最多,二类次之,一类最少这才是合乎逻辑的。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这话用在情报工作上一样适用,有事要发生,再保护、再隐藏、再遮掩,但总归还是会留下痕迹。
难点有二,一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巨量的信息;二是从这巨量信息中翻找、提炼有用的只言片语,再加以严谨缜密的整理、汇总、分析等工作,最后得出相应情报。
一二类主要依靠情报人员去获取,档案部门能做的也就保管、封存这些正常工作,档案部门做了什么花活儿,就不过多赘述。
目标我把它放在了第三类,虽然它目前可能在情报处情报占比中并不大,但作为理论上蕴含情报量最多的一类,情报处绝无放弃它之理,甚至随着情报处工作逐渐的增强,它很可能成为情报工作的一个中心,尤其是在总部内。”
“说得太精彩了……”一番话听下来,林默有理有据又深入浅出的的分析,让毛启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你的意思,是让我组织人手对第三类的情报进行分析这些工作是吗?”
“嗯……”林默摇了摇头,笑道:“毛老哥这想得有点好高骛远了啊!组织点人手对收集的情报进行初步分析,这事可以做,毕竟手上握着那么多情报资料,也算近水楼台。
但重点不应该放在这上,对第三类情报的分析可是个浩大工程,虽然档案部门的人可能因为常年接触各类情报资料,知识、见识、情报分析能力超过常人,但在这个工程面前也一点都不够看。
在这个工作面前,一个超过常人的知识、见识、情报处理分析能力那只是最基本的,在情报行动工作上厚实的经验、丰富的阅历、敏锐的洞察力、高屋建瓴的战术战略掌握、对社会对各行各业对各个国家民族清晰认知等等,都只算再上了一层而已。
别说档案室了,就算情报处汇聚各部门精锐都不一定能高效撑起这项工作,可能还需要外界那些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精英等来各种各样的支持。
我的想法,是档案室可以承担这项复杂大工程衍生出来的一项辅助工作,为这大工程更好更优质的辅助服务,方便情报分析人员更快、更好开展工作。
具体的,就是对这巨量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汇总、编纂等,开发一套行之有效便于检索有关信息的资料档案管理手段,让相关情报分析人员能方便快捷的检索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免被淹没在巨量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