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5年,赵何的儿子赵丹去世,赵偃继位为赵王。赵偃继位后用郭开为相,赵王不喜廉颇,郭开进献谗言,让赵王用乐乘取代了廉颇的大将军之职,廉颇盛怒之下将乐乘暴打了一顿出气,随后去了魏国,几年之后,死于楚国寿春。
廉颇去后,赵国的大将只剩下了老将庞焕一人,但在北方戍边的李牧战功赫赫,渐渐为人所知,成为赵国新一代名将。
赵偃素有雄心,赵国被秦国夺了大片土地,又打不过秦国,便企图从燕国那里抢些土地,壮大赵国。赵王先后派老将庞焕和李牧伐燕,庞焕杀了燕国名将剧幸,俘虏了大将卿秦,李牧又夺了燕国的武遂、方城等地。燕国打不过赵国,便有意与秦国修复关系,遂将太子姬丹送入秦国为质,与秦修好。
姬丹比嬴政大了两岁,到了秦国以后,很快认识了嬴政,二人结为好友。姬丹的到来,为嬴政的岁月增添了不少欢乐,实际上是因为姬丹的妹妹姬筠,长期滞留在咸阳。嬴政并不将姬丹看作一名燕国的质子,因此姬丹叫来了比嬴政小一岁的妹妹姬筠到咸阳来玩。姬筠性情率真,诚实而貌美,又善骑射,身上带着一股男子的义气之风,是姬丹最喜欢的妹妹。三人年纪相仿,都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在一起十分开心,吕不韦看在眼里,心中稍有宽慰。看着渐渐长高的儿子,吕不韦想为他物色一位将来能够辅佐他的大才,想到了李斯和韩非二人。
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和魏王先后去世,魏增继位为魏王。魏无忌去世之时,吕不韦到了大梁奔丧,顺便见了李斯和韩非。
“你二人刚来拜师之时就遇上了本相,说来也是大家的缘分!当日拜师之时,先生就指出了你们各自的不足,你二人如今可还记得?”吕不韦道。
“师父言斯多才而寡情,非多情而寡断!”李斯答道。
“思维缜密之人常常依照事务变化的规律待人处事,却忽略了人心的多变,并不符合既定的规律;敏感多情之人常常能感觉到人心的多变,因此左右为难,优柔寡断,先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你二人有何感悟?”吕不韦道。
“这些年来,斯精研律法,发现了一个道理,任何法律都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在于律法满足不了人心,表达不了人意,就是丞相说的这个道理!”李斯道。
“你能有此感悟,大有长进!”吕不韦道。
“处事为人之根本在于利害,人情不在利害之中,故而以‘利害得失’一概而论,然鱼肉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古来谋大事者不在于辨别利害,而在于选择得失,大概就是丞相所言吧?”韩非道。
“说得不错,若将此用于治国安邦,又如何理解?”吕不韦问道。
“依据利害得失而制定律法,不能完全作为依靠,必须考虑到人心的多变,辅以教化,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然管理国家,制定律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取舍,才能完成一项庞大的工程!”韩非道。
“律法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细化,再细化,以此满足和限制人心之多变!然人心深不可测,斯以为,无论如何,律法满足不了人心,教化亦难以改变,唯有附带强制性手段和措施,方能使人心驱于安定!”李斯道。
“国家强权,可以使人心安定,但往往只是暂时的安定,要想长治久安,又当如何?” 吕不韦又问道。
“应当就是非兄弟所说的教化吧?教化可以使人心安定,但也要在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斯以为,斯擅长管理国家,促进生产,从而使物阜民丰;非擅长体察民意,安定民心,从而使教化推行!若我二人合二为一,齐心协力管理一个国家,定能如先生所言,河清海晏,天下大治!”李斯道。
“嗯┄┄你再说说!”吕不韦点了点头,对韩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