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品,这些就不用了。
“装配起来太慢了……”姜野说。
“实际生产的时候弹柄当然要另外设车间制造。”白羽说,“只有总装成品的时候才能放在一起。熟练之后装配的速度就不会慢。”
“杀伤效果怎么样?”
“很差。”林深河说,“按照这个尺寸造出来的手榴弹,就算是装填的TNT,在美军看来也只能算是进攻手榴弹,M26A1的TNT装药量可是它的三倍。当初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干脆就叫木柄手榴弹是震撼手榴弹。现在我们装得是黑火药就不用说了。”
当下手榴弹被运到靶场上,一个掷弹兵班已经在游老虎的带领下在这里待命。
林深河首先在原地随机引爆了几枚手榴弹,测试了延时速度:这种手榴弹的延时速度大概在4~5秒之间。接着,就开始实弹投掷的测试。
掷弹兵们虽然从来就没有装备过木柄手榴弹,用教练弹投掷倒是经常的事情。所以无需从新训练,直接开始投掷实弹。
为了向他们充分演示这种新武器的不同之处,游老虎首先投掷了两枚。两枚都准确的起爆了。接着,又换成掷弹兵,每个人投五枚。
预生产的六十枚手榴弹中有五十一枚引爆,九枚失效。成功率相当高。一般的掷弹兵,在立姿下平均能把手榴弹抛到60米之外。这个距离差不多已经是火绳枪的有效射程了。
一想到敌人的火绳枪手刚走到有效射程就挨上无数的手榴弹,不管是哪一路人马恐怕都要崩溃了。
在杀伤威力上就有点乏善可陈了,有效杀伤距离不到10米。而且铸铁弹壳的破碎度也不甚理想――黑火药的爆发力还是太弱。
“已经很好了。起码是成了破片,没搞出一炸两半来。”白羽说,“我们的军工水平比起根据地的老军工来说已经强太多了。而且敌人是以密集队形徒步进攻,杀伤效果不会太差。”
这种手榴弹就以五式弹的编号投入了正式生产。教导队开始对全体陆军军官和各步兵营的掷弹兵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暂时手榴弹只装备到掷弹兵,批量大了之后再装备全体陆军。
林深河随即又让人搞了一批纸制的拉火管,这种拉火管是为炮兵准备的。
“有了这个,炮兵就不用火绳和点火杆了。”林深河告诉张柏林,“直接把拉火管塞到点火孔里,接上拉火绳一拉就OK。”
这个虽然不算什么翻天覆地的大进步,也算是小小的改进。但是林深河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他还要负责对陆军的野战炮兵部队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察和改进――特别是弹药上的改进。
因为战事迫近,何鸣已经命令立刻抽调炮兵教导队的部分人员和装备新建三个野战炮兵连,配合步兵作战。其中二个是12磅加农炮连,一个是24磅榴弹炮连。
炮兵教导队按照林深河的建议,是按照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军编制编制的。陆军原先装备的四种标准火炮也缩减为三种。6磅的M1841式火炮在实际训练中很快被淘汰了。炮兵们发现这种M1841炮的最大射程不过1400米,重量却达到了M1857的三分之二,而且发射的炮弹却只有后者的一半重。
这样费效比不佳的武器在讲究标准化、经济性的穿越集团里是不受欢迎的。陆军炮兵很快就所有M1841全部淘汰。现在M1857式12磅加农炮成了绝对的炮兵主力装备。
新组建的三个炮兵连,一半人员从炮兵教导队中抽调,一半从步兵中抽调。
以穿越集团的火炮产能来说,装备20个炮兵连也不成问题,但是马匹和受过训练的炮手数量不够,不但只组建了3个连,每个连也只编制了4门火炮――正常应该编制6门炮。
每个连分为三个排。其中二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