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冯裤子的心是真大(2 / 4)

剧本,让易青感觉不到惊喜,而冯裤子又非要拍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满足这厮。

把《情债》放到一边,易青接着往下看,只看了那个名字,就忍不住笑了。

天生胆小!

易青第一次看这电影还是他上辈子念小学的时候,某次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大家一起看的,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儿童节都放半天假,然后组织看电影,可不知道学校为什么选了这部片子。

后来长大成人,易青又看过几次这部电影,结果,越看越喜欢,梁添、葛尤和谢原这三位的表演真挚生动不做作,让人很有共鸣。

整部戏通过一条主线,三件小事,这种作文式的结构,并行不悖中把故事讲的十分完整,这种叙事结构即便是放在后来也不多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特别京味儿,还有点主旋律的意思,但并不影响这是一部贴近老百姓的片子。

故事一开头是一场足球比赛,从中国足球冲击西班牙世界杯开始,国内的足球氛围就已经非常浓厚了,虽然到了90年代初就已经失败了好几次,可人们的热情依然不减。

后来在反复被毒打了无数次之后,这项运动在国内基本上就臭大街了,当然臭的不是足球本身,而是身披国家队战袍的那些人。

冯裤子在这个故事里,算是提前宣泄,一开始就虚构中国队主场输球,球迷开始发泄不满,上街闹事。

千万别觉得新鲜,国足冲击90年意大利世界杯失败之后,当时球迷还真的就曾闹腾了一通,不过并没有见报,知道的人也不多。

易青之所以知道,那主要是因为他家住的那地方,当天晚上闹了大半宿,前院还飞进来了两个啤酒瓶子。

去年拍的《甲方乙方》里面还顺带着讽刺了一把。

“出线不出线,我们管不了,可好歹让你过一天出线的瘾!”

冯裤子在故事里并没有夸大球迷闹事,原版电影里,有个镜头让易青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一位京城大爷从自家四合院抱着电视出来,家人紧给后面拉着,这位大爷嘴里喊着:谁特么都别拦着我,我特么今后再看球,我就是大家伙的孙子。

喊完后直接把电视砸烂。

易青看到剧本里的这一幕,都不禁要给冯裤子封一个预言家的称号了,中国球迷的悲剧当真是命中注定。

故事里,梁添跟葛尤聊天的时候也说:咱中国球迷就是受虐狂,输多少年了,哪会骂完了也照看不误。

一语成谶!

故事里,从一开始出警,葛尤和梁添这俩人的对比就出来了。

葛尤怵球迷不?

其实他也怵,但他是所长,得拿份儿,梁添怂了也没忘了贫上一句:所长,要不我也看车得了,保证人在车在。

葛尤喊话那段太有意思了,很多领导在讲话的时候,都喜欢在每句话中间加个“是吧”。

由于在球迷闹事中意外受伤,梁添借机鼓足勇气向所长坦白“我这人天生胆小,不爱和人打交道,您放我一马。”

后来葛尤实在是受不了梁添老来蘑菇,顺口说了一句:你办成三个案子,我就放你走。

没想到梁添心里还真就较上劲了,故事也随之慢慢就铺开了。

与其说是仨案子,其实也就最后一件还算像点案子,其他俩都是片警平时工作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也通过这几个小故事,把当下这个年代的标签通通展示一遍。

特有责任感的居委会老大爷、录像带、加里森敢死队、红白机、魂斗罗、崇拜诗人的文艺女青年等等。

最有感的还是梁添和谢原演的劳改犯的友谊,梁添还说了这么一段话:警察嘛,说白了就是国家机器,甭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兹要是你犯他们手里头,就得拉下脸来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