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来公司的时候,也跟着她聊了好几个钟头,就是为了说服她,点头同意重新置景。
“行啊!回头我联系他,另外,张导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说啊!”
丁鑫没说话,而是从包里翻出了一沓美工纸,递给了易青。
“拍戏的事,我是个外行,你还是自己看吧!”
易青好奇,接过来只看了几张就忍不住笑了。
“你还笑呢,是,我不懂你们的艺术是怎么回事儿,可问题是,既然是男主角,却连一个正面的镜头都没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问张导了,他直接告诉我,他想的就是让整部戏里,一个陈佐千的正面镜头都没有,还说了一大堆,什么象征意义,什么现实意义的,我也不明白,可他坚持,这件事还得你来看。”
“没事,拍电影的手法,别说你了,我也是个外行,最多也就知道点儿皮毛,张导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听他的就行了。”
其实,易青前世第一次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就是因为,他发现整部戏里面,竟然没有一个老爷陈佐千的特写镜头,而且,整个人都很模糊,即便是近景的戏也没露脸,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思考了很久,易青觉得也许原因大概有这几点吧!
最有可能的就是为了显示权威。
电影中的老爷陈佐千,是陈家大院里最有权威的人物,也是顽固的封建势力的代表。
而在电影里却并没有显示这个掌握着别人生死荣辱的权威人物的表情,只有话语。
也许,权威,向来就是很强大的,可以左右很多人的命运。
权威,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是明确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在家、在社会、在生活中。
那么,在颂莲的那个时代,像老爷陈佐千的这种权威,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权威,而非陈佐千一人的权威。
用只听其声音,而形象模糊,恰好说明权威的强大的社会背景吧!
再有就是因为形容模糊,反而会更可怕。
只听声音,而不见其形容,只看他身边人对他的话语的反应,好像更能说明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爷陈佐千没有特写,但看看他身边的下人就知道了。
一丝不苟挂灯点灯的下人,还有每天晚上都到大门口等他选房的太太们,就晓得这个人是多么有规矩,有威严的人了。
就那一句“封灯”,四太太颂莲的院子里的灯笼都被套上了,也把最年轻的四太太冷落了。
看这部电影,总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老爷陈佐千的声音,在左右着院子里每个人的命运,来自天域苍穹的一种声音一样,冷冰冰硬邦邦的可怕。
而且,这部剧的主角是太太们,并不是老爷陈佐千。
主角不是老爷,主要是那些太太们,老爷陈佐千也就不需要露脸了!
但是,这些太太们费尽心机,却谁也不会真正地得到老爷陈佐千,也不能让他听任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摆布。反而是,这些太太们的命运都牢牢的掌握在这个老爷陈佐千的手心里。
这就像演皮影戏,陈家大院里的几个太太,是那几个影子,在舞台上跳舞唱歌,或哭或笑或闹或互相伤害,而她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行动,有那样的心思,全是受老爷陈佐千手上的绳子的牵扯,无论如何,都不会逃出他的手。
张一谋这样处理,称得上是妙到毫巅,易青没有理由不支持。
可丁鑫还是不理解,但她自己也说了,她是个外行,专业人士的决定,她只有听着的份,而且,易青也同意了,她再反对的话,也没有道理。
“行!都听你们的,只是······小易,你可得想好了,这个戏的投资要1800万,还不包括后续的追加投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