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观众无往不利的存在。
即将外国出征的艾伦威尔逊,度过了在伦敦的最后一个夜晚,和首相一行人踏上了旅程。
本次出访致力于,在这样一个场合,达成丰厚的外交成果,而且完全合情合理。
和苏联新领导层的面谈,会有助于英国在未来和苏联的外交工作。
虽然时间并不很充裕,但每一个成员包括首相艾德礼,都精神饱满。
“之前收集的消息,我们已经得知,东欧国家全部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出席。西欧也差不多,法国的多列士、意大利的帕尔米罗·陶里亚蒂等人都也赶往莫斯科。苏联在当今有多大的影响力,这一场葬礼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次出访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东方有句话,百闻不如一见。”
彗星专机已经临近莫斯科机场,艾德礼首相也正在畅谈这一次出访的意义。
有这样的首相,也就难怪美国人总觉得英国不可靠,不过艾德礼临行之前,已经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进行过沟通,希望可以借由这样一个场合,寻找促成结束这一轮对抗的契机。
艾德礼首相也就图一乐,艾伦威尔逊为了大英帝国着想,表明英国此行的目的,主要在于试探,只要麦卡锡不要再这件事上喷口水,就能解决英国很大的外交压力。
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只是幌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大英帝国的国际影响力。
此时半个世界地方都变成一个巨大的哀悼场所,人们聚集在乡村、工厂、广场、听着广播中传出来的哀悼,表情严肃。感觉一个天才从此消失,再也没有人能带领他们前进。
这些来自于城市、山区、村庄、矿场、工厂的人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哀悼斯大林同志。花圈堆满了红场,悲伤的人们像大海波涛一样涌入,无论将军、工人、艺术家还是贫民脸颊上都带着泪水,感觉就像老父亲留下一群不知方向的孩子。
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济济一堂,面色肃穆,也为这个苏联领袖的去世而悲伤。
下午四点,斯大林的葬礼隆重开始,整个红场被挤满,到处都是红色旗帜。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却没有一点喧嚣声。
苏联的领导层扶着斯大林的棺椁,艾伦威尔逊躲在外国来宾的人群中,记住这些人用微不可查的声音嘀咕着,“左手边第一个带着礼帽的是贝利亚,现在的苏联他确实影响力最大。”
给斯大林抬棺的都是苏联高官,里面有赫鲁晓夫与贝利亚。此后,贝利亚迅速掌握了国家权力,接管权力时毫无阻碍,通过颁布改革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势。不过在权力的斗争中,贝利亚最终被赫鲁晓夫击败。
“他倒是很懂嘛!”不远处一男一女也在注视着这一幕,两人旁边就显得很奇怪。似乎有无形的东西把两人和其他人隔开。
“你小声一些!”女人有些怒意的责怪男人,小声道,“看看就行了。”
“知道了!别人也听不到。”男人从善如流把嘴闭上,他又不是没经历过,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就在现在贝利亚的位置上,他甚至经历过两次类似的场合。
这对男女的对话声音不小,近在咫尺的人们却一句话都听不到,仿佛两人不存在一般。事实上在旁人眼中,这对可能是夫妻的男女确实不存在。
“很显然,那些帝国主义的人,不想苏联人民过得幸福。”男人良久之后对着妻子说出这番话,头顶的蓝色帽檐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艾伦威尔逊毫无察觉,记住了扶灵的顺序,准备就此在首相面前提高自己的重要性。
葬礼结束,帝国主义特务艾伦威尔逊,直接跟着英国代表团返回宾馆,就此对首相汇报当前的苏联领导层是否可以接洽。
毫无疑问,本次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当中,艾德礼毫无疑问是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