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移民东北(2 / 3)

赞同陈煊的观点,并建议陈煊,能够保住浙江福建就不错了,至于东三省那边,也是危若累卵,不行的话就保住黑龙江,毕竟这里是最先开发的,振华也有民心底子。

但是陈煊还是不甘心失败,他偷偷发电报给手下各地的军界大佬,要求他们尽量扩军,兵工厂满负荷运转,尽量生产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备战。

局势如此,陈煊连出席中山先生的临时大总统的心思都没了,开始到辖区各地去亲自了解情况,鼓舞军心,从上海到杭州,再到福建。

到福州的时候正好是1912年12月12日,宣统宣布退位,霎时军国欢腾,陈煊一路看着欢庆的人群,心里却是一阵阵悲哀。

进入福建,却给了陈煊不一样的惊喜,作为国内一个不算富裕的省,如今的福建居然给了陈煊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感觉,似乎这里,比其他地方多了一股生机,对是,生机!如今福建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工地,成群结队的饥民很少,不是在修路就是在做些什么其他的工程。

进入福州地域,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了,陈煊甚至看到商队中有来自于南洋商家们的商旗,似乎有不少的南洋商家在这里投资。

陈嘉庚和韩三林远远的就已经率领当地商户和官员来迎接陈煊了,许久不见,大家都很是欣喜,陈煊还在迎接的队伍中看到了严复和王学辅以及来自南洋的黄仲涵等大商人。

宴席过后,根据陈嘉庚的介绍陈煊才知道,原来陈嘉庚接手福建以后,同样受到了本地顽固势力的制约和无声的抵制,然而在爪哇长大的陈嘉庚受传统士绅文化的影响没有于右任张謇等人的那么大。

对于当地势力要求的各种妥协,有过在爪哇凤凰城等地执政经验的嘉庚先生可不惯他们这毛病,上任一周之后,以凤凰城的管理制度为蓝本,以韩三林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将不合格的官员大量的贬黜,而且不是无理的贬黜,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罢黜公告上的写的清清楚楚,让你想反驳都没地反去。

一些官员在前期的工作中收取了不少好处,甚至侵吞了很多公家财产,也一样被陈嘉庚毫不犹豫的揪了出来进行公审处罚,并第一时间通过军办的《福建官报》公示出去,还请了很多说书先生和南洋过来的观政学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向老百姓解说。

没有谈判,没有政治妥协,陈嘉庚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动不动就掀桌子的行为打了当地传统势力一个措手不及,不少官员被直接拿下甚至进了大狱,名声也直接毁掉了。

本土实力自然不会甘愿就此罢休的,先是煽动组织当地游行示威,然而早有准备的陈嘉庚以最快的速度将在其中蛊惑煽动的人直接拿下,带到各个学校进行公审,并不辞辛劳的在各个高校做演讲。

罢免官员后空出来的职位直接被火速从南洋调来的官员取代,当地势力又开始纠集地痞流氓当地帮会以及各路悍匪武装家丁等想要颠覆陈嘉庚的统治。

然而韩三林在福建情报员的协助下出手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平定了各种暴乱,查抄了无数当地士绅的家产,就一个套路,一样的公审,一样的将公审结果第一时间通报出来。

当然陈嘉庚也不是一味的用强,官员换血结束之后,陈嘉庚第一时间出台了工商业计划,减免了当地一年的赋税,强制要求大地主减租减息,打击高利贷,给予没有受到波及的当地商人各种优惠项目,南洋集团的各个重大工业项目也正式展开,各种以工代赈的计划付诸实践。

一时之间,本土势力烟消云散,重大工程项目的展开也吸收了无数的脱产流民,陈嘉庚和他的福建军在民间也取得了巨大的声望,没有了阻力,陈嘉庚团队的各项计划也就得到了顺利施行。

所以也就有了陈煊进入福建之后一路所见的工程开发。

“减免赋税,军撑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