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启程归国(2 / 3)

师的教诲呢。”

“你如今的能力和学识,我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教你了,只愿你不要忘记创办复兴党的初衷,尽量为我们苦难的百姓缓一口气吧,对了,我给你介绍一个人。”

马相伯说着将身边的一个30余岁的年轻人拉过来,高兴的对陈煊说道

“他叫马君武,字厚山,曾今在震旦学院学习过几个月,曾经留学过日本京都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并于前年(1911)年底归国,一直都是学工业的,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因为和国民党的一些理念有些冲突,又听说我在南洋,所以南下来探望我,这几个月跑遍了南洋三岛。”

马君武,大才啊,国内第一个留德的工学博士,陈煊也不知道国民党是什么毛病,如此专业大才,竟然让别人去做外交,枉费了一身才华,得想办法留住他。

“原来是师兄当前,小弟失礼了,请师兄恕罪!”

陈煊大喜着跟马君武施礼。

“大帅的礼,君武如何受得起!早就听说老师门下有一大才,只是一直未曾相见,不曾想今天见到了,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师兄哪的话,你年岁比陈煊长,入门又比我早,自然是师兄了,且师兄又不是军中人,有什么受不受得起的,以后师兄就和鹤卿(蔡元培)师兄他们一样称呼我为逸阳吧!”

“好!那我就不推迟了。”

师兄弟两人又重新见礼,都十分高兴。

“逸阳,我见过鹤卿师兄和伯循师兄了,他们对南北和谈时的自己的决定都很自责,因为害怕见到你,所以明知道老师在南洋,也不敢过来请安问好,自己师兄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马君武将陈煊拖到一边,轻声说道。

“厚山师兄,其实这件事小弟后来也考虑过,做为一个华夏人和复兴党的创始人之一,两位师兄的决定没有丝毫错处,但是,但是他们是我的师兄啊,我们是兄弟啊,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走到我的对立面,使得复兴党差点万劫不复,我们后来同意将江西和浙江以及江苏部分让给北洋,不是我们大方,我们是无奈之举啊!”

“逸阳,其实师兄说句不好听的,你不适合做一个政治领袖,你太注重情义,而作为一个政治领袖,你需要绝对的理智,任何想当然的念头都有可能置你和你的事业于万劫不复,你既然准备北伐,就应该和大家沟通,而不是你自己认为别人会怎么想!”

“厚山师兄,受教了,但是我陈煊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够情义,你可能不知道,复兴党的前身复兴社就是我的几个兄弟硬把我抬上来的,我压根就没想过要抛头颅洒热血参加什么革命党,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在情义和政治之间取舍,我会自己离去,鹤卿师兄和伯循师兄还好吧,这次我会安排人北上,邀请他们回来,南洋的事太多了,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支撑的。”

“对了,厚山师兄,听老师说你到南洋已经两三个月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对南洋有什么看法?”

“说实话,南北和谈以后,我去了两广和安南,那时候我觉得萧大帅的制度计划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我到了南洋之后,才发现我目光短浅了,中山先生称你和萧大帅为民国双璧,地方治理各有千秋,但是萧大帅麾下同盟会的老顽固不少,做事的效率远远及不上南洋,逸阳真是大才,不光军事一流,治理地方也不让于人!”

马君武赞叹道。

“厚山师兄过誉了,陈某有什么大才,南洋的局面都是依赖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支撑和努力,和陈煊有什么关系,对了师兄,你是工业大才,怎么想到去做外交了?”

马君武苦笑着摇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一群大佬只知道争权夺利,压根就没有发展工业的心思,愚兄还算是有几分学识,不知怎么就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