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价至少都在知府(市长)一级,运气再好,一上来便能混个道台,也就是知府之上巡抚(高官)以下,专门负责某项事务的官员,如管理粮储的粮道或管理河工的河道(都是油水多多的肥缺)。
到这一步,您可就是新鲜出炉的官老爷,今后前程似锦,恭喜恭喜!
不过科举之路困难重重,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走到最后,那么那些半途而废的士人又有什么出路呢?
要是秀才也中不了,那就只能在庙会前面摆一个卦摊,靠给人测字相面或者代写书信混口棒子面吃,挣钱养家是甭指望了,不饿死就是好事。
前面说了,秀才如能考中廪生的,可以混一口国家财政饭吃。
而那些没有饭吃又考不中举人的秀才,有门路的可以走走门路,到京城国子监学师范,之后就能去县里书院当个讲师院长。
这条路好歹是个进步出身的指望,将来若是混得好了,也能当个有品级的学官。
要是没有门路,那就得看你是不是绍兴人,能不能得到同乡举荐当个师爷,虽然没有出身可以指望,多少也算进到体制之内,至少能捞一点回扣。
如果师爷也没得当,那就只能去私塾当个教人识字的蒙师,或者寻一大户,给人家当个账房先生,挣些薪水回来养家糊口,姑且算个小康。
如能考上举人,那就等于一只脚踏进官场,从今往后可以排班候缺,等着补一任知县,旁人见了你,得尊称一声举人老爷……敢问范老爷,令岳大人的猪油掌香也不香?
不过大清后期捐班横行,想得缺不给上司纳贡可不成。
时人笔记多有记载某个穷举人在府城候缺却一直不得缺,最后当尽衣衫,因贫病死在会馆当中的例子。
再往上的进士是人中龙凤,知府起步的前程,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油水大大地。
现在可以算一算总账了,以某童生七岁入蒙,十六考中秀才,然后一直考到二十五都没中举人,这人终于死心,想另寻出路来计算花费回报。
入蒙之后,一年得向蒙师缴纳馆谷(学费)两石,再加上童生自用柴米盐菜纸笔书本袍服等物……两项合计,平均每年折银三到四两,这九年下来,可就是白花花的三十六两纹银。
待到进学,须一次性准备束脩约二三两;这秀才自用姑且如旧,然县学的馆谷却比蒙学私塾贵了两番……若是秀才同窗时常一起交游饮酒,这开支就没准了。
几项合计,一年暂按十两计算,这九年下来,少了百两纹银可不成。前后相加,这家中总得衬个一百四五十两银子,才敢打谱养一个读书人来光耀门楣。
前面说了,秀才的巅峰(贡生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秀才)就是当书院的山长!
若能谋到缺,每月正俸二两五,且有柴炭米粮盐菜润笔等补贴若干。这补贴是跟当地经济水平挂钩的,若是能摊上江浙苏杭鲁广一带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光补贴就能超过正俸三四倍。
此外,书院的日常支出,附生交得补考费等钱财都要从山长手里过……你懂的。
需要注意,山长是体制内辖的学官,有从八品的顶戴。
倘若当得好,有政绩(比如所教的学生中出了十几个进士),是可以积功升任该省的学政(学道),摇身一变成为从四品道台老爷。
要是选不上山长,那就要进县衙当个书吏或者师爷,这样也算进入体制内,虽然每月只有一两另六七百钱的正俸还没有补贴,但灰色收入绝不少捞。
此外,书吏们要是活干得好,也可以得到吏部衙门的优待,补缺转任某地知县……
就算不能补缺也可以想办法上梁山,有无数小弟纳头便拜,尊称一声押司哥哥!
要是体制实在进不去,那就得先找个学馆暂时混口饭辄,只要能招到两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