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能力上;
要求越野时速达到每小时30公里,越障墙0.55米,越壕宽1.78米,涉水深0.7米,爬坡22度,续航里程150~170公里(未携带附加油桶情况下)。
在当今时代,这个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标准。
卞春松准将作为坦克装甲兵种最高指挥官,军事学术权威,在皇家黄埔陆军官校任教期间,担任了“T1重型装甲坦克车项目”的审查委员会副主任,亲自主导并通过了陆军部设计指标技术方案。
之所以要求高机动性和重火力,源于他一力主张的高机动性打击理论,新研发的T1坦克,应该服从于陆军需求。
在野狼轻型坦克横空出世之后,给世界各国陆军以很大的启发,这比原来的世界线提前了20年,当前世界针对坦克装甲车的战斗理论,主要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注重高机动性火力打击,主要以大洋帝国和法国为主,主张研发越野性能强的中小型装甲坦克车。
一派认为应该以生存为优先,考虑到欧洲地区陆战环境的恶劣,应该以防御优先,火力次之,机动性再次之。
这一派别以英国和俄国为主,英国还是如同原来历史线上一样,钟情于研发菱形坦克,俄国人则好高骛远,斥巨资研发高达八米多,重量上百吨的重型坦克。
这种超级重型坦克拥有两门76毫米火炮,坦克底部距离地面足有四米高,装备一门小型短管炮。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重型坦克应该是移动的堡垒,陆军大部队进攻时的钢铁重拳,防御时的支撑点。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先加强防御力,使坦克能够防御60毫米火炮的正面轰击,至于速度要求不高,每个小时1215公里就足够了,能够跟上步兵前进的速度就行。
大洋帝国展露出来的“野狼”轻型坦克,确实引起了欧洲一些陆军强国的兴趣,但是在稍作研究之后,便马上兴趣缺缺。
这种超轻型的机枪车防御力低下,用14.5毫米的的重型枪械可以轻易的击穿,在炮火密集的欧洲战场基本上没什么生存力。
以英法德等工业国的骄傲,还不屑于引进这种小豆丁坦克,他们需要研制一种符合自身陆军需求的坦克。
卞春松是前一种理论的首倡者,他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南北战争,知道以坦克的防御力,无论再怎么加强也不可能抵御大密度火炮的正面轰击,只有高机动性才能提高生存能力。
在法国陆军中
极度推崇76毫米野战加榴炮的密集火力,军队中装备了3000多门,进攻的时候直接放平炮管轰击敌人阵地,距离甚至拉近到34公里,用猛烈的炮火摧毁敌人的反抗意志。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即便T1坦克拥有厚重的装甲也无法抵御,而行动缓慢的坦克是最好的炮靶子,根本谈不上什么生存力。
卞春松这一派的理论得到了上峰认可,陆军部发布的T1坦克设计指标,正是基于这一高机动性火力打击战术理论,要求具备足够的防护力,实现机动力,火力和装甲防护的三要素平衡。
今天,卞春松准将接到恩师何祖光教授的信函,坦诚要实现这一设计目标实在太困难,希望能够促成降低部分设计目标的目的。
驱动20吨级坦克的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这一套动力组成,是相当高难度的科技攻关项目,要达到可靠耐用高速度无异于难上加难。
为了达到设计指标中的防弹性能,坦克正面装甲要在80毫米至90毫米之间,侧面和背面装甲也要在20毫米至30毫米之间,再加上20吨级底盘和加重型行走机构,就要占用超过14吨死重,再加上60毫米短管火炮,以及其他设备,实验样车很容易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