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农村的九十年代(1 / 2)

自我有记忆起,农村就已经通电了。那时候用的是老式的的钨丝灯泡,昏黄的灯光照的房间朦朦胧胧的。钨丝灯泡通过加热来发光,里面的金属钨丝,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会放出耀眼的光亮。不过,当温度极高时,有些钨丝会变成蒸气,这些蒸气碰到灯泡内壁,就会冷却凝结在上面。从外表看,就是灯泡发黑了。

灯泡越黑,表示钨丝蒸发得越多。如果钨蒸发掉,灯丝变细,就会断丝,灯泡便不能用了。所以,灯泡变黑,灯光变暗,说明这只旧灯泡的寿命已经快结束了,该更换新的了。

灯泡用一段时间外表就会沾上灰尘,爸爸经常爬上凳子为它擦拭。灯泡用久了坏了,也是爸爸换的新灯泡。

夜晚,我经常看到姐姐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背诵课文。没有玩伴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无聊了就会搬个高高的凳子呆坐着陪姐姐写作业。有时候撑着下巴还故意挡住姐姐的光线,投下一片阴影,而这时姐姐就会让我坐到别处去。我麻利地滚到别处去了,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天上,还有那满天的星辰。坐一会我就耐不住性子了,溜出去自己找玩伴玩去了。

白色的月光洒向各处,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我和小伙伴玩的累了,就会躺在草地上休息。听着远处呱呱的蛙叫声,数起天上的星星数量。而大一点的小哥哥就会说我们傻,告诉我们星星是数不尽的。我不信,继续数着,等我数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别人一打岔,我就忘了原来的数字了。而且,那时候的脑袋装不下太多东西,数到一百,就不知道后面如何数了,干脆作罢。拍拍身上的草屑,和小伙伴说了再见,就回家洗澡去了。

灯泡也不是一直亮着的,因为电路不稳,总开关经常跳闸停电,有时候甚至烧坏了无法通电。家里乌漆嘛黑的,这时候许久不用的油灯就派上了用场。油灯是用铁皮打制的,四周镶嵌着一圈玻璃挡风,中间穿一根灯芯,底下还有一个燃料盒供其燃烧。油灯的底座十分平稳,放在桌上轻易不会倒,上方还有一个铁丝拎手。

这种油灯防风效果极好,不会轻易被风吹灭。停电大人要出门的时候,就会拎着油灯照明。

这种灯的缺点是照明面积小,油料燃烧时还会挥发出呛人的烟味儿。因为好奇里面的灯芯是如何亮的,我经常往灯前凑。看久了,那燃烧的油料烟气袅袅升起,鼻子被烘的热热的。妹妹说我两个鼻孔都被熏黑了,我随即用手摸了摸,手指还真的是黑的。赶紧用水洗了洗,之后再不敢乱往灯前凑了。

之后油灯渐渐地被蜡烛和铁皮手电筒取代。那时的蜡烛多数是红色的,约莫比成年人的大拇指粗一些,二三十厘米长,两毛钱一根,省着点能用好几天。蜡烛点燃后,火光呈现昏黄的水滴形。听说掐上面的烛火不会烫手,我们三姐弟经常掐着烛火玩,比比谁更厉害。有时候甚至还把蜡烛掐灭了,而坐在一边写作业的姐姐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差点站起来暴打我们几个小屁孩。见姐姐脸色不对了,我们就立马溜出门外。大概过了半小时,觉得姐姐气消了,趁姐姐认真写作业没发现,我们三小只再偷偷地溜回家。在爸妈面前乖乖坐着,扮演乖小孩,这时姐姐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了。

我们还喜欢玩蜡烛油,蜡烛的油脂燃烧融化了,就会有烛油一滴滴地往烛身下滚落。刚滚落的烛滴是烫的,没一会冷却了软软的,我们就会把凝结的烛滴积攒起来。攒多了就用火烤软,可以当橡皮泥玩儿,捏出各种好看的小动物。

而铁皮手电筒,外出走夜路时携带方便,几乎家家必备。

手电筒外表是亮银色的。筒身前置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灯泡,上三到四节一号电池就能照明。除了固定开关以外,还有一个红色的小按钮,按一下手电筒就亮一下。停电的时候,还把手电筒掏出来玩。当时觉得手电筒会发光新奇好玩,便把开关开了又关,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