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林愁从系统那淘了口特制铸铁锅,锅口宽大但底部很浅,差不多只能勉强容下一只鹅的高度。
起灶上锅,凉锅下常规意义上的卤料十三香,也就是豆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这些。
虽然不太全,但大体上林愁这里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十三香的配比大体上是花椒、大茴香各5份,桂皮、三奈、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
烹禽类时,主重肉蔻和丁香。
就像是香水的定香一样,肉蔻和丁香可以‘定’住禽类的本味,使其鲜香盈口。
铸铁锅里的香料大约半锅,小火干煸到起烟时,林愁将鹅放置其上。
一方面是“烤”,另一方面算作“熏”。
这样在锅里用香料熏烤的方式是比较奢侈的。
据说在上古时代某些具有海外色彩的香料刚刚传入华夏时,某些商道巨擘经常用巨量香料把一只羊包裹在容器中炙熟,然后大摆筵席与亲朋分享,以至于当时的诸侯大王啥的得知后借机把好一批人给抄家灭族了。
其实这就是赤果果的浪费和炫耀了,那样烤熟的羊肉——咳咳,谁知道呢,味道或许真的会格外与众不同吧。
最逗的是在那之后。
唐朝的时候皇宫里头忽然很是流行了一段时间所谓的“礼羊”,就是把羊用香料的粉末厚厚裹上一层,烤了,分给大臣们吃,与那些被抄家灭族的倒霉鬼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嗯,现在这玩意在明光的婚礼上偶尔也会出现。
一句话,惹不起惹不起。
火焰的热力透过锅底传给香料,香料的袅袅青烟带着浓郁的香气与热力一同作用于鹅身。
鹅身的水份被渐渐炙干,皮质收缩紧绷。
禽类特有的油脂“香”缓缓发散,说实话这种“香”并不好闻。
初始时其中会夹杂着很多人都没办法法接受的腥气,尤其是鸭、鹅,味道比较重。
而用香料熏烤的意义就在于祛除这种腥气,并在鹅身上留下十三香丰富的韵味——事实上由于没有经过别种处理,香料的气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容易浸透到肉质里面去的。
灶上的火焰温度不能过高,正经的建议是无法掌控温度的话,直接用即将燃尽的木炭来处理刚刚好。
对于林愁这种熟练工来说,温度已经不算什么问题。
这样的熏烤格外需要耐心,看鹅身成色、闻气味、听香料哔哔啵啵的声音,眼耳鼻全都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