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招揽(2 / 5)

家的努力下,这类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很快突破了40k,甚至在块体材料中实现了55k的超导电性。

于是新一代超导家族铁基超导宣告发现。

只是这类超导体大多含砷或者碱金属,对空气敏感,应用方面同样存在很多的局限性。

至于室温超导体是否存在,目前学术界普遍是认为存在的,日本科学家甚至将寻找到400k以上的超导体作为其远景目标。

但要百分之百确认一个室温超导体的存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要判断一个新材料是否是超导体,必须同时具备零电阻效应和完全抗磁性两大特征,电阻不降到零或者抗磁性很差都不能百分之百断定是超导。

历史上,有多个“超导体”因为没有确切证据,而被科学家戏称为可疑超导体,简称o,和传说中的ufo有的一拼。

n中,有的宣称达到了200k甚至400k都有超导电性,却从来没有被更多的实验证明过。

甚至有些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干脆进行学术造假。

比如一位叫做简·亨德里克·肖恩的德国人,曾经在2001年疯狂灌水,声称在c60等材料中发现了52k以上的高温超导电性以及其他一系列电子器件应用,其论文产出效率达到了每八天一篇的速度。

最终,物理学家们发现他的论文几乎全部都进行了数据造假。

science系列杂志2002年撤稿七篇,nature系列杂志2003年撤稿八篇,其他学术期刊也纷纷撤稿数十篇。

后来他的母校看不下去了,撤销了他的博士学位,这桩丑闻轰动了整个学术界,肖恩也被称为物理学界五十年一遇的大骗子。

虽然如此,学术界对于室温超导体的热度始终不减。

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超导体被发现。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15年,德国科学家drozdov发现了硫化氢在200万个大气压下具备203k的超导电性,但如此苛刻的条件,也就只能在实验室里才能完成。

nzdov团队又证实了压强为100万个地球大气压强时,各种富含氢的镧系金属氢化物在250k也就是零下二十度左右变成超导体。

可以说,在实验室层面,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室温超导体只一步之遥了。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则与中国人有关。

nn团队在实验中发现,双层石墨烯在扭转角度11度,温度17k时,出现了超导现象。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麻省理工博士生,一位1996年出生,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曹源,当年他凭借这一发现,荣登《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

双层石墨烯超导的临界温度很低,只有17k,基本不具备实用价值。

这一发现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和其他超导材料完全不同,这对超导原理的解释以及寻找高温超导材料意义重大。

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庞学林梳理完现实世界关于超导体的研究现状,得出的结论就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对称破缺必然导致电子集群运动的变化,从而触发超导现象。

这是超导在实用领域的一个定义,也是学术界关于超导体的唯一一个共识。

至于理论方面的解释,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

梳理当前超导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只是庞学林的第一步,接下来,庞学林还要把自己从乡村教师世界、黑暗森林世界以带回的相关技术论文全部研究一遍。

乡村教师世界,庞学林获得了源自碳基生命联盟的量子计算机技术;黑暗森林世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