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圣彼得堡之旅(1 / 5)

网上的舆论如同巨浪一般汹涌澎湃。

这股热潮不仅让庞学林的名字再一次响彻世界,《探索》期刊也正式在学术界打响了名号。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短时间内,还没办法确定《探索》的影响因子。

所谓影响因子if,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

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

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

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庞教授,这回《探索》期刊应该稳了,从上周开始,我们邮箱收到的稿件数量猛增,而且粗略浏览一下,水平和质量都很不错。”

曹源坐在庞学林的对面,有些兴奋道。

自从三个月前,探索出版集团成立后,《探索》首期正式启动征稿。

三个月的时间,投稿邮箱一共收到了五百多篇论文投稿。

不过这些论文质量大多良莠不齐,最好的也仅仅达到s子刊的水准。

最终庞学林拍板决定,创刊号所有论文都由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

这一决定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在创刊号一炮而红之后,短短一周的时间,《探索》杂志收到的投稿,就超过了过去三个月收到的投稿总和,而且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中有十几篇完全完全达到了s同等级的水准。

这才是曹源兴奋的原因。

作为一份志在比肩s的期刊,《探索》的投稿质量决定了这一期刊能够达到的高度。

这也是庞学林为什么之所以在创刊号里面塞上了这么多重量级论文的原因。

他就是要让学术界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凡是能上《探索》的,都是最顶级的论文和成果。

其实,就算探索的征稿邮箱中高质量的论文没有达到庞学林的要求,庞学林也不担心。

系统给他的奖励中,至少还有数百篇顶级论文可以供他挥霍。

连续砸上几百篇顶级论文,他就不停《探索》达不到s的高度。

更不用说,系统给的那些论文中,有很多都超过了诺奖的标准。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已经不需要庞学林干这种事了。

随着《探索》首期一炮而红,学术界已经普遍认可了《探索》的地位。

当然了,这也有学术崇拜的因素在里面。

毕竟站在《探索》背后的大佬可是庞学林教授,如果能够让自己的文章进入这位大佬的眼睛,对许多学者而言可是一件无上的荣耀。

不过《探索》的审稿要求极为严格,想要上《探索》,必须是各个领域最顶级的论文。

按照庞学林的规定,从今往后,每一期《探索》,原则上只发表一篇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