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宴上,来宾们给足了付文斌面子,嗯,也有可能是给周方远面子。
随便给谁都好,反正今天的主角是付文斌。
光是礼钱,周方远没有太怎么关注,但只是随便扫了一眼这些宾客随的礼钱,加起来就已经过千万了。这些可都是人情啊,今天邀请人家来,以后有机会了,人家邀请自己也不能不去啊。那些地位低的就不说了,部分由周方远亲自出面邀请的嘉宾,到时候人家又类似的酒席,如果邀请自己的话,自己也是一定要参加的。
今天的席面,是北苑宾馆最高档次的洗面,里面的菜品都是固定的,一张席面一万,其实并不算贵,这些人里面,很多人随便吃一顿饭怕不是都要这么个价格,但对于北苑宾馆来说,这却是最高档的席面了,不是北苑不够档次,而是酒店毕竟不能和某些专营类型的店面相比,这里更多的是举办大型酒席,需要的食材量非常大,一些特别昂贵的食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准备这么多的。
光是付文斌婚礼这一次,有超过半数的食材都是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准备的,不然一下子北苑宾馆也拿不出这么多东西来。
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而是渠道、产量、保存等多方面衡量的结果。
一顿饭,宾主尽欢,那些相对普通的宾客,可没想到会有这么高档的席面,游戏是很多普通人,他们日常生活里可不会花这么多钱吃这么奢侈的东西,就连上礼也才上三百,而迟到的东西,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已经达到一千元的标准了,可以说这一类的宾客算是赚到了,光是这一顿,出去就是数不清的谈资啊。
酒席宴结束,这么一场在北桐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巅峰的婚礼也算是结束。大量宾客离去,少部分今天走不了的,都被周方远安排到了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庄园里。
其他人,和付文斌关系近的,大家没有走。
晚上还有对面饭呢。
吃完对面饭,就是最后的闹洞房。
按照正常的流程,闹洞房可不简单。
洞房花烛夜,长夜燃明灯,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的耳贴墙壁,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
上古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人们也不祝贺。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直到汉初,有些地方官吏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到了秦汉这样热衷享乐的时代,婚礼不贺的状况并没持续下去。到汉宣帝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这是我国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便逐渐传袭下来。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最早源于驱邪避灾。
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古代国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