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奉若上宾(1 / 3)

也许觉得不受约束,或者知音难觅,反正两人聊得很投机,史晓东打开了从未开启的话匣子,说了很多话,谈了自己对医药行业的见解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他毕竟是毕业于985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又有十来年的社会经验,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所以从始至终,尽管他说了许多,但没有一句是恼骚话,从中看不出他对健华医药研究院领导班子的任何不满情绪。

该说的话没少说,不该说的话一句也没说,第一次跟关云天面谈,史晓东的分寸把握的很好。

关云天认真地听着,并不时插话,赞赏对方的见解,除此之外,也不涉及其他话题。

当天晚上,由关云天做东,叶佳怡和童伟作陪,他们把这当做给史晓东单独接风的仪式,虽然史晓东对酒文化并不热衷,但这样的举措还是让他很感动,毕竟他只是健华医药研究院的一个普通项目负责人,在单位没人拿他太当回事儿,而昌达集团却把他奉若上宾,这样的反差让他颇为感慨。

在席间交谈中,当知道三位主人的学历履历后,史晓东谦卑起来,“想不到昌达集团藏龙卧虎,在三位领导面前,我只能算是个学生。”

“史工太谦虚了,你是制药领域的专家,虽然昌达集团涉足医药领域也有四五年时间,但我们还是外行,希望得到你的指点。”叶佳怡道。

“不敢冒充专家,只不过学的是这个专业,从业时间稍微长一点,哪能跟你们比呀!倒是三位领导,关总是九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叶总是留学大洋彼岸名牌大学的ba,童博士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师,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还希望从你们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社交场合,史晓东也很会说话。

以后的几天,史晓东跟叶佳怡和童伟做了技术对接,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了需要的技术软件清单,史晓东也草拟了工业化试验的初步方案。

双方商定,叶佳怡是yh工业化试验的项目主管,童博士为技术顾问,史晓东作为技术负责人,在项目正式实施后,需要长时间在昌达集团工作。

“史工要有思想准备,yh工业化试验预计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这期间你的工作岗位恐怕主要在这里,这次回去后,最好跟家人和单位把情况交代清楚。”叶佳怡道。

“请叶总放心,既然健华医药研究院同意跟昌达集团合作开展yh工业化试验项目,我作为该项目的小试负责人,单位应该不会在这方面设置什么障碍。至于家庭,我会解释清楚,他们也会理解,毕竟这是我的工作嘛。”

回到单位后,按照计划进度安排,史晓东及时向昌达集团了yh小试成果的详细资料,设计部门为了稳妥,建议先根据其中的技术参数,在小试基础上做一套放大十倍的小型装置,在这套装置上取得的数据,才能用于工业化试验的基础设计。

史晓东对设计部门的建议颇有微词,他认为小试做的很扎实,在此基础上建设工业化试验装置没啥问题。技术顾问童博士提醒他,实验室工作做的再扎实,只能说明工艺路线可行,并不代表技术参数跟工业化试验条件相符,为了稳妥起见,最好做一个放大实验,一方面可以验证小试的结论,另外,在放大实验中取得的数据,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童伟的建议,当然代表了昌达集团的意见,史晓东只能答应下来,但需要他设计一套放大实验方案,并尽快提出需要采购的物品清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放大实验在昌达集团进行,从试验装置的安装调试和试验过程,均由史晓东主持,双方同时派人参与。

十天以后,史晓东带着三名助手进驻昌达集团,开始着手放大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昌达集团工作期间,后勤部门给史晓东一行了两套食宿方案供他们选择,一套方案是在公司的职工宿舍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