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谁是二百五(1 / 3)

几万亩山地上,分散着二十多个以村为单位的田间管理组,要想让每个组的村民都把公司的项目当作自己的事来做,真得动一番脑筋。

倒不是参与田间管理的村民故意偷懒,但在那样松散的环境里,不自觉的村民也大有人在。

关云天来自农村,对企业管理也有经验,他认为要杜绝只想挣工资,不愿出力干活的现象,唯有抓住各组组长,只有让他们切实负起责任,才能对本组村民起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作用。

为此,关云天决定给每个组的正副组长奖励一百元工资,以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得分前三名的田间管理组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排名倒数后三名的小组,则要扣除正副组长的奖励工资。

考核细则由项目总监老徐跟农科院的两名专家商定,经关云天批准后,于第二个月实施。

借助于各村成立田间管理组的机会,关成光名正言顺地回到了关杨村,因为他跟杨文瑞在全村村民中文化水平最高,他们两个顺理成章地被选拔参加了农科院专家组织的业务培训,随即被任命为田间管理组的正副组长。

有了围栏施工过程中倒卖建筑材料的那段插曲,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项目总监徐建民对关成光的看法还是没能改变多少,尽管关成光在业务培训考核中的成绩要优于杨文瑞,老徐还是坚持让杨文瑞当关杨村田间管理组的组长,关成光只能当副组长。

对于这一任命,关成光内心是不服的,只是碍于他跟杨文瑞之间多年的同学和朋友关系,表面上才没有表现出来。

必须承认,关成光比杨文瑞聪明,无论小时候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还是成年后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世,甚至前段时间的培训考试,凡是跟智力有关的事,他都比杨文瑞略胜一筹。但关成光总是把自己的聪明劲用不对地方,这人私心太重,干任何事总是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考评小组由徐建民和两位农科院专家组成,每名成员具有最多十分的打分权力,每个田间管理单位的最高得分为满分三十分。徐建民等三位考评成员根据定期巡视结果,按照考评细则给每个管理单位打分,然后从高到低排序,取前三名和最后三名进行奖惩。

自从实施考评以来,关杨村田间管理组的得分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这种不温不火的状况对员工和两位组长的工资收入倒也没有任何影响,但看见前三名获得的奖励,让关成光很眼馋第一名奖励一千五百元,第二名一千二百元,第三名还有九百元呢,关成光算了一下,即使第三名,除去给每名员工的奖金,两位组长每人还能多得一百元。

同样每天都是八小时,凭什么别人干一个月多收入一百多块钱,自己为啥就不行?关成光找到杨文瑞商量,“文瑞,咱们得动动脑筋呀!”

“动什么脑筋?”杨文瑞诧异地看着关成光。

“考评进行两三次了,咱们关杨村这个管理小组得分一直不高,这样下去不行呀!”

“好啊,你给出出主意,看看怎么能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只要田间管理做好了,得分自然就高。说说看,你有什么高招?”

“田间管理你比我有经验,我哪有什么高招呀!”

“那你说的动脑筋,指的是哪方面?”

“考评打分不是老徐和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说了算吗?我觉得咱们应该跟他们套近乎,跟他们搞关系。”关成光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嗯,你这主意倒是有点道理,可怎么跟他们套近乎呢?对了,你不是在项目指挥部下属的联络办公室待过一段时间吗?跟考评小组这三位领导一定很熟,套近乎搞关系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带领村民上山干活由我负责。”

杨文瑞至今不知道关成光因倒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