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太子不在京城,那么崇祯的压力也会小一点。
既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还不如这样王不见王,你去你的域外经营,而我继续守着大明国内。
崇祯沉吟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事就在你走之前办好吧。”
出了暖阁,朱慈烺一时间沉默下来,他并没有争取让崇祯立刻同意军功爵制度改革。
实际上爵位制度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例如对于原有爵位的认定,对于原有爵位的定位。
认定是一个麻烦的事情,既要考虑其祖上功劳,又要考虑其本身的功绩,最后爵位还不能降等。
要不然你一个公爵因为没有功劳你给人家定成了勋爵,人家会接受才怪。
还有就是对原本的世袭罔替爵位,要不要降等,这个也是争论的重点。
当年大明是承诺其与国同休的,不能因为改革就食言了吧?但是要是不改革,那原本的爵位跟以后的爵位不一样,那会不会让人生出不满。
你有功劳我也有功劳,那凭啥你就能与国同休,我就要逐代降等?
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那就是封地奖赏等等。
既然给爵位那就不可能不奖赏一点土地,朱慈烺原则上是不害怕奖赏这些人有爵位的人土地的。
毕竟爵自开疆拓土出,那么有爵位就代表着大明的国土增加了,从这些增加的土地里面拿出一部分奖赏,这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毕竟按照后世的发展趋势,土地这种资源,最后不仅不是财富,还会变成负担,即使一分钱税收都不收,也没有人愿意种。
甚至还要给予补贴才有人愿意种地,到时候那些农场主都可以有大片土地,为啥一个有爵位的贵族不能有大片土地?
但是土地怎么奖赏,奖赏多少,该给予这些贵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哪些特权,这些都需要好好研究。
军功爵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赏罚制度,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改革。
例如一旦军功位定下,大明采用军师旅团营编制,在配合上将校尉的军衔,那么相应的指挥作战还有军官体系都要跟着变动。
原本的奖惩制度,还有后勤管理军衔,科技职位军衔,技术兵种军衔,医疗兵种军衔等等都要改变。
不过朱慈烺不是在考虑军功爵的事情,他是在考虑最后崇祯的话。
从话里他能听出,崇祯好像已经不反对他去北方了,甚至还有鼓励的意愿。
这可不是好兆头,崇祯明显对他有了防备。
其实朱慈烺要求的并不多,至少成年之前他不准备接手皇位。
在他看来,现在这样就挺好,崇祯帮他处理朝堂琐事,他自己可以全力规划大明的改革。
看着大明一天天变好,朱慈烺就很有成就感,再说了,这个大的国家,朱慈烺也不可能都管得过来。
准确的说,朱慈烺还没有做好全都管过来的准备,更不想跟朝堂上哪些官员扯蛋浪费时间。
但是看现在的形势,这明显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了呀。
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当初赛伯温说的那些话,赛伯温的论断还是有道理的。
朱慈烺企图通过南下转移了父子之间的矛盾,结果是成功的。
崇祯感觉到了太子的好,自己也享受到了作为皇帝指挥大军扫平敌酋的快乐。
然后崇祯就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眼巴巴的盼着朱慈烺回来。
朱慈烺回京了,在京城待了半年而已,崇祯现在又感觉到了威胁。
这个就像你出门上学上班一走半年,父母眼巴巴的盼着你回来,等到回来没有两天,又看你不爽,对你横批竖评,一天天啥也不是!
现在摆在朱慈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给崇祯升个官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