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刚愎自用,明为示弱,实为泄忿,其意所指,无非府公阻他回朝罢了。当此北伐之际,昌黎王本可一展抱负,却为一己臆测而横扣朝廷妒贤嫉能恶名,既累己前程,亦污人声名,双赢变了双输,岂不荒唐?”
庾亮面色稍霁,冷哼一声“卿当说于小儿听。走吧,客人该等急了。”
眼见庾亮起身,谢安却是站着不动“这却也不怨昌黎王,而是府公着相了。”
庾亮一怔,万没料到竟被谢安反过来教训,刚要当场发作,却寻思这岂非更是着相?
他硬忍着火气闷哼道“请卿赐教。”
“恩相息怒,学生何敢言赐?倒是有一则趣事,不知恩相可有闲情一笑?”
“贵客正于外厅相候!”庾亮瞪了谢安一眼,又是一声闷哼,“说吧。”
“螃蟹肥鲜,百姓常以蒸食,然学生偶交一友,偏爱生食,以活蟹喂以米酒,腌制旬日乃成。我曾嘲弄此法粗鄙,但凭他如何劝说,亦不屑食用。不想此友竟每逢时节必以醉蟹大宴亲朋,诸人皆赞不绝口,唯有我从不动著,倒显格格不入。之后学生屡屡婉拒其宴,乃至与此友日渐疏远,至今不知醉蟹鲜味为何。而今思来,无非当日一句戏言,便与美味失之交臂,更失一良友,可惜,可笑”
庾亮静静听完,强忍眼角抽搐,默默起身,只冷冷撂下四个字“未觉有趣。”
竟将谢安扔在一旁,径自离厅而去。
谢安愣在当场,留也不是,跟去也不是,只得苦笑自嘲“逆鳞慎抚啊!”
不错,司马白是庾亮的逆鳞。
太白不去,刀兵不断,区区八个字,让背负这句话的司马白被天下人嫌弃了十六年,而说出这句话的原钦天监祭酒庾亮,则被天下人讥讽了十六年。
十六年前,王敦兵起武昌欲清君侧,庾亮三占天象,得了一句‘太白不去,刀兵不断’,刚好给朝廷拿来搪塞兵败之责。但皇朝倾覆怨于襁褓孩童,如何也不是个光彩事。
王敦一直到死都常将这句谶言挂在嘴边,时时嘲弄朝廷奈他不得却罪加孩童。天下人自然不可讽元帝之过,而只能笑庾亮献计之馊。
其后又值苏峻尾大不掉,庾亮总揽朝政非但无力节制,却将苏峻逼反,险险断送大晋国祚,待到苏峻身死,朝野上下已是一片诛庾之声。
也亏了司马白争气,来时恰到好处,走时更冥冥之中天意注定。那八字谶言便成了庾亮救命稻草,他既不下野,也不服罪,始终死扛不悔。
如果说王敦之乱是庾亮不得已背了锅,但之后的苏峻之乱,庾亮宁可天下人笑他装神弄鬼,也得攥紧那八字谶言,一口咬死那就是太白天劫!
庾亮当然能听懂谢安那个故事的寓意碍于颜面,知错但不认错,越不认错便越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往复循环,越陷越深。
哪怕在旁人看来已是荒唐可笑,却已经无法自拔。
庾亮也承认,正如谢安所指,自己确实着相了。十六年来,他太执着于那八字谶言的对错,乃至竟成了逆鳞,谁敢擅碰,他必翻脸。
如今司马白再次回朝,庾亮其实原也不甚在意的,他统揽天下大权岂有功夫同一个小儿计较来去?愿回不回!
但他必得强硬的摆出态度,一而再的上书皇帝,制止昌黎王回朝。
因为他不能退,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朝野上下不知有多少人对他虎视眈眈,那谶纬之说若敢松动一下,等着他的恐怕就是十六年旧账清算!
“你若到了我今天位置,你会理解我的。”
庾亮暗叹一声,算是给司马白道了个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