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3 / 4)

覆清1796 隐宗宗主 4 字 2022-02-15

上是清朝在中亚地区唯一的一个藩属国了。

刘阿蛮闻言笑着点了点头道:“正如大帅所言,最终乾隆也就默认了丢掉巴达克山的事实,而清廷因此和杜兰尼帝国交恶,并且陷入了敌对状态,暂停了来往,时至今日。”

黎汉明闻言顿时一笑,道:“如此说来,我们趁机攻占大山南麓也就顺理成章了?”

“回大帅,确实如此。”刘阿蛮闻言连忙拱手应道:“另外,我们还打探到一个消息,这个杜兰尼王朝对我们华夏一直怀有深重的敌意,他们这些年一直在与浩罕、布哈拉、哈萨克等这些政权之间进行通信联络,颇有共同对付我们华夏、入侵新江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们反过来去攻占他们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对于西部的国境线,黎汉明的打算是把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都纳入进来。

如今既然有机会,他肯定不会轻易放过。

说完了战事后,黎汉明才放松的坐了下来。

顾德全见状,笑了笑说道:“如今我们讨虏军的战事可谓是节节顺利,连带着,商业上也引来了好消息。”

“哦?军师都说是好消息了,那看来这个消息一定很好。”黎汉明闻言顿时好奇了,一边抿着茶一边说道。

“不瞒大帅,得益于我们在战场上连战连胜,最近有很多商号主动找上门来求合作了。”顾德全见状笑了笑说道:“其中不乏有好几家大有名头的商号,甚至是北方的大商号都找了过来。”

“具体的都有哪些?”不得不说,商人的嗅觉向来很灵敏,如今讨虏军虽然还没有完全光复南方,但如今的形势已经是越来越明朗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满清被推翻,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回大帅,找上门来求合作的大小商号不下数十家,但规模最大的就只有大盛魁和佳珀隆两家。”

“大盛魁?”听到顾德全的话,黎汉明顿时心中一动,得益于后世的一部同名电视剧,这大盛魁他可太熟悉了。

见黎汉明对大盛魁感兴趣,顾德全便连忙介绍道:“在从康熙二十七年开始,持续七十余年,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准战争中,清军经常需要进入蒙古高原作战。这样,随军的军需供应就相当棘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下诏允许汉族商人参与随军贸易。”

“当时,在于蒙古地区的贸易还是以物物交换为主,对汉商来说,利润相当可观,于是被称为“旅蒙商”的商人们就迅速发展起来。”

“大盛魁的创始人们,正是随军进行贸易的旅蒙商人中的一员。”

“起初,大盛魁还不叫大盛魁。它是由三个山西商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开设的商号,名字叫做吉盛堂,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前营,并在归化城和科布多各有一个分号。”

“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

“康熙末年,吉盛堂改名为大盛魁,并把总号也迁到了归化城,大盛魁的牌子开始打响。”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已经被打回了老家,无力再出兵进攻清朝。朝廷不再需要商人随军供应军需,但并没有将其禁绝,反而逐渐放开限制。”

“这主要是满清为了对抗进入蒙古地区的俄国势力,允许蒙古部族与商人交易,显然有利于边关地区的民心稳定;而且,民间的贸易早已成为惯例,无法杜绝,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交易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盛魁得以发展。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以买卖公道、注重信誉、服务周到著称,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生烟、糖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极盛时,在蒙古牧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