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忆前尘(1 / 2)

;

“住口!李适,这里只有审你的人!没有亲戚!”

李淑婉怕李适坏了她与段明已经达成的共识,开口呵斥道。

在李淑婉说出这话时,她眼中隐约泛着泪光,她又何尝不心疼下面跪着的阿弟。

双眼充满恳求之意的李适用力地望着李淑婉,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

李淑婉望着李适,摇了摇头。

李适见这样无用,他无奈地开了口:

“我与李慕白的恩怨源于元成三十八年,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

李适回忆起前尘往事。

元成三十八年。

京都,畅春楼。

畅春楼是京都有名的酒楼。

一雅间内。

一位妙龄少女轻抚古琴,在几指来回之间,美妙琴声绕梁不绝。

弹琴少女左右两边分席而坐,依次坐了四位少年郎。

“马兄,在下于三年前就已知兄台才名,今年状元非兄台莫属。”

一位小眼、嘴角上一颗痔的书生正拍着斜对面着灰色长衫书生的马屁。

着灰色长衫书生名为马乐清,说话者名为刘絮语。

“刘兄谬赞,李慕白老弟才是少年成名。

五岁熟背四书五经,十岁七步成诗、十步成文。

全天下是无人不知晟国出了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才子!”

马乐清望向坐在对面着白色秀才衣、面目清秀的书生说着,他似笑似不笑的模样,不知是高兴还是嫉妒。

着白色秀才衣的书生正是马乐清口中的李慕白。

“马兄莫吹捧我,这都是别人瞎传的,当不得真。”

李慕白听见马乐清的马屁,有些不自然甚至浑身不舒爽。

“李兄不必过谦,我等士子应试所用书籍都有你的功劳。

你十五岁所著《慕白读诗经注解》、《慕白读尚书注解》是我等读经吃力书生的宝物。

没有李兄,我等这样的书生估计连秀才身份都考不上,哪还有机会上京科考。”

说这话的人名为沈成,雍州人士。

说话间,楼下忽然喧闹起来。

一队青衣卫冲进了畅春楼。

“官爷,这是作甚,这畅春楼是谁开的想必您是知晓的。”

说话者正是畅春楼掌柜孙志。

孙志见此状没有丝毫慌张,竟显得颇为自信,这份自信应该来自其幕后真正的老板。

“承旨司办案,管他是谁,上楼。”

领头的青衣卫队长似乎并不在意。

随着一声令下,青衣卫数十人便上楼搜查起来。

孙志见青衣卫并不领情,便不再阻拦,神情木然。

他站在一旁,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

只见两名青衣卫进了李慕白所在雅间。

“你们是什么人,竟未敲门而入?”李慕白站起身呵斥道。

一名青衣人亮出玉牌,上书“承旨司”三字。

另外一名青衣卫从胸间掏出一幅画像,并望向刘絮语、马乐清、李慕白、沈成四人比对起来。

片刻后,这青衣卫收起了画像,右手指向沈成。

“就是他,带走。”

说着两人就将沈成提溜了起来,足见练武之人力量之大。

“为什么抓我?”沈成向两名黑色锦衣人辩解。

“承旨司办的都是逆案,你说为什么抓你。”

李慕白吃了一惊:这沈成远在雍州,怎会和逆案牵扯在一起?

他挺身上前,拦住两名青衣卫。

“尔等虽是青衣卫,拿人办案也要有拘捕文书。

你们这样无视法度,岂不让外邦耻笑我大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