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京城的商品能够销售到草原上赚钱?
那不正是草原上的人口买了京城出产的商品么?
只不过这些牧民未在京城里居住而已!
有了大量的工人,便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商品,比收农税的速度要快得多!
在某太子看来,只要皇太鸡不立刻杀到关内来,那么即使京城的人口突破两百万大关,粮食也是足够吃的。
江南一带虽然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但终究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究其原因,某皇帝仍旧是大明正统,以任何理由反抗都是发动叛乱,是不得人心之举。
更何况东林被打压,复社被重创,几社名存实亡。
三大团伙在升级版某皇帝的反击下,都已不复当年之勇。
没了带头的,临时组织起来的人马又没有实战经验,自然不是官军的对手。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屠城的情况,江南叛乱被弹压之后,很快便会恢复秩序,不会耽误秋收。
就算发生最糟糕的情况,只要每片地区拿一些大户献祭就行了。
这些人不缺钱也不缺粮,膘肥体壮,正好缺良心,那就可以直接宰了!&21434&21437&32&39030&28857&23567&35828&32593&32&120&105&110&100&105&110&103&100&105&97&110&120&115&119&46&99&111&109&32&21434&21437
实际上某皇帝和洪承畴所部也是这么干的,只要破城,直接抓大户,并不会大开杀戒。
某皇帝命令禁止屠城,哪只将领干了此事,就别想要请功领赏了。
即使是当年的“匪寇将军”左良玉,也不敢公然干出屠城的事情。
此番弹压江南叛乱,某皇帝采纳了某孝子的策略,那便是——首恶必惩从犯查抄!
跟着瞎闹腾的百姓,只要手里没有人命,那就可以既往不咎了,毕竟南廷还要靠这些人来收税银呢!
某太子不清楚某父皇是如何襙作的,唯有一点,那就是运来的粮食不能过少,否则京城的人要饿肚子。
畿辅一带的粮食其实是可以满足正常的消耗的,但某太子为了几年之后的大规模北伐,必须每年都攒点战备储粮。
本地收上来的一部分粮食就留做此等用途了,等江南和南洋的粮食通过漕运与海运抵达京城,再投放市场。
原计划是在祖大寿所部守军吃光锦州城内的粮食之前,王师就必须为其解围,看今年这情况,貌似有些堪忧啊!巘戅顶点小说网x&105nd&105ngd&戅
算上今年,便是三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五年,西历1642年年底之前,北上的援军要与锦州守军汇合。
若想打退皇太鸡的二十万大军,王师必须出动二十万,另附十万倭军,总计三十万,只多不少。
三十万人,其中还有三万骑兵,每月消耗的粮食不下十万石,打六个月便是六十万石。
这只是按照最低标准,连官兵既定的米俸都不发,只是供应前线口粮而已。
真算上米俸的话,恐怕得准备两三百万石才够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朝廷已经被某太子喂养得很善于寅吃卯粮了,如果一战毙敌五万,光是赏银就要发放一千万两银子以上。
这一大笔钱如何筹措,某太子暂时还没想出来。
从草原上换来的牛羊虽多,也不能当银子花,套现得来的钱都被用于朝廷的日常开销了。
从郑芝龙那里赚来的钱,很快又被送给洪承畴与孙传庭两部人马用于剿寇之用了。
没有草原、泡菜、倭国、北地以及南方八隅,这五块市场撑着,北廷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