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大清开荒(3 / 4)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4377 字 2021-11-02

子调虎离山之计。

半岛东岸的人口和要地均与西岸有天壤之别,完全不值得派重兵驰援过去。

抽调西岸的兵力来驰援东岸,乃是本末倒置之举。

现敌情尚不明朗,还不清楚蛮子实际投入的兵力究竟如何。

以两白旗为主的王师须以守卫西岸的金州、复州、盖州三卫为主!

年初的冬季作战,多尔衮让王师折损了高达三万多披甲兵,另有近四万包衣死在关内战场。

所对应的战果却寥寥无几,也仅仅抢到约五万石粮食与三万多两银子,人口约三万,另附牲畜千余头。

此番可是出动了十一万大军,另有五万包衣阿哈,等于吃了一个大败仗。

多尔衮还想在滦河大战之后,利用己方的骑兵优势,伺机将之前的损失找补回来。

可惜那魔童带着明军主力直接返回京城,完全是消极避战之举!

在屡次挑衅无果之后,多尔衮率兵在永平府及顺天府东部地区转了两圈,最终无奈选择收兵撤退。

回到沈阳,向皇太鸡说明前因后果之后,为向随军将士家眷有所交代,遂主动要求严惩自己,免去睿亲王头衔。

皇太鸡因此也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消息,那便是魔童不但雇佣了大量倭军作为其爪牙,还雇佣了数万身高体壮的西夷。

这些西夷与大清勇士近战时好不吃亏,每每凭借蛮力取胜,这才是此番王师未能获胜的真正原因。

不光是多尔衮说,三顺王与汉军四旗有幸逃回来的诸多将领也是如说,内容极为相近,并不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样。

暂时在军事上的受挫并不严重,当年太祖便在宁远城下受挫,如今宁远城不是被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么?

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大清国粮食短缺的问题,照此推断,往后入关作战,恐怕抢不到多少粮食了。

晋商在被那魔童斩尽杀绝之后,运往关外的粮食已经不足此前的一成了。

在买不到粮食,又抢不到粮食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找个可行的法子。

宁完我建议大规模种植已经在关内高产的土豆与地瓜,同样耕地面积,可使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范文程则建议在铁岭以北的亦东河卫与亦迷河卫一带的平原地区,派去十万包衣开荒种地。

按照亩产一石粮食计算,百万亩土地便可增产百万石粮食,能够一举缓解大清的粮食短缺问题。

或许今年产量会少很多,但从明年开始,随着土豆与地瓜的丰收,便足以养活百万人口了。

这片区域是大清国的后方腹地,距离蛮明有上千里之遥,蛮明根本不可能派兵去袭扰。

皇太鸡在考虑之后,便认同了此二则建议,并让包括两灰旗在内的十旗各出一万包衣,前去开荒。

一个包衣种十亩地,也不算累,携带的口粮也不算太多,对大清的负担并不太大,还可以就地渔猎,基本可以完成开荒计划了。

鲍承先建议为激励包衣们开荒种地的积极性,每亩收成可自留三成,余下七成上交户部。

此言遭到了豪格以及大学士刚林、希福等人的猛烈抨击,并指责鲍承先居心叵测。

给包衣如此之高的奖励,就等于给其抬旗待遇,置奋勇作战的大清将士于何地?故此法不可开!

不过皇太鸡思考一番之后,还是同意了鲍承先的提议。

一边想要荒地变良田,获得百万粮食。

一边又想要拿到九成收成,让包衣不被饿死就行了!

分明是在白日做梦!

皇太鸡不会跟豪格等人一样短视,因为随着王师屡遭挫败,清明双方的态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蛮明似乎逐步摆脱了摆动挨打,屡战屡败的怪圈。

虽然眼下仍旧无法在野战时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