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运抵大明本土的精铜可达两万吨,折银五千万两,可制造七千五百万枚银币,刨去火耗也有七千万枚左右。
这笔钱在西方某国或许是天文数字,能够迅速制造通货膨胀,但在大明却不会。
朝廷用银币从农户手里购粮,农户用银币来购买生活用品,生活用品则是商贾们制造的。
商贾再用赚来的钱进行扩大再生产以及投资项目,后者的资金则会流入朝廷和昊菁皇帝的口袋里。
昊菁皇帝再把钱借给朝廷,用来采购各种军事物资,物资又是商贾与昊菁皇帝的工厂生产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换成西方某国,即使某国王知道这个流程,由于本国体量有限,也很难玩得转。
大明属于大马拉大车装大货,每个环节的体量都足够大,消化来自南美的精铜自然不成问题。
尽管开启工业化多年,大明至今还有在册农业人口超过一亿八千万。
在天灾的年景,缺乏粮食是个问题。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粮食过剩还是个问题。
朝廷想要大规模吃进,就需要足够多的钱才行。
不挖矿的话,换成五十年前,那朝廷就得用收上来的其他东西,譬如布匹来充抵。
昊菁皇帝此前下令,利用夏季黄河局部少水甚至断流之际,大肆兴修水利工程。
尤其是巩固沿河堤坝,深挖河道,等汛期哪个地段遭遇险情,就会问责当地官员。
在双管齐下之后,黄河肆虐为洪灾的情况便大为减少了。
主要是官员怕被收拾,修堤坝的重视程度等同于给祖辈修祠堂。
沿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不受洪灾,陕西又有河套与陕南地区的粮食供给。
北方不再缺粮,反而连年丰收,不光粮价无法飞涨,粮食都多得卖不出去了。
各地农户连同地主都在请愿,希望官府尽可能地多收粮食。
地主们是实在吃到无法继续收购了,有闲钱也会去城里买房子享受品质生活了。
农户们一年就指望这点粮食,哪怕家里的地再多,卖不出去粮食也就得不到银子。
在看过各地巡抚上奏的情况之后,为避免各地因粮食过剩而发生叛乱,昊菁皇帝只能下令户部大批量吃进,能吃多少吃多少。
吃进粮库的粮食一部分作为军粮运往北地和西域,另一部分运往矿区,养活上千万矿工和家眷,余下才是战备库存。
军粮很多都被做成了便于储存的压缩饼干和方便面,前者吃多了会便秘。
趁此机会,昊菁皇帝正好推销自家生产的开塞露!
暂时无法运抵开塞露的地方,将士们等不及的话,就可以用棍去抠了……
挖矿体力活,昊菁皇帝对奴隶矿工都会管饱,不会让他们饿着肚子去挖矿。
每人每天的伙食都是定数,想多吃,甚至吃好的,那就要多挖矿才行。
表现好的奴隶矿工还有机会在期限之前获得自由身,甚至可以成为赚钱却不干活的监工。
为了不花钱换购铁甲舰,法国与荷兰都从非洲抓了大量的奴隶,并运抵大明港口,直至现在都在全年运作此事。
仅两国运来的奴隶总数便已经将近一千万,奥斯曼帝国倒是不太在乎,只愿意从事高附加值的白奴,尤其是女奴的贸易。
一个漂亮白女奴的价值等于十个强壮的黑奴,然而大明的富绅们对前者趋之若鹜,不惜一掷千金。
这个爱好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那你得去问某肥宅亲王!
东征美洲与西征罗刹的将士们也乐于此道,这便说明大洋马的确是个好东西!
若是自己生气,便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