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
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
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
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沈笑夫一行步入正门,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
沈笑夫觉得,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这时,赵小小道
“现在我们到了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
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
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
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
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
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
他传世的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
大家看,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
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
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
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
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
郭老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大家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