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也过了,离大年三十自然也就不远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早已将过年猪杀好,只等一年的最后一天吃顿好的。早上吃过早饭(餐)后大家伙都把猪脚、猪头这些清洗干净,然后用一口大锅加清水煮了,待肉煮好,把猪头肉捞起来趁热切来吃,大家把这叫做吃“菜板肉”(菜板就是切菜的也叫案板),猪头肉很好吃、糯糯的、又不会觉得油腻。
在现代的时候璇玑也很喜欢吃、可是在这里她就没法吃了。毕竟才三个月、一颗牙齿都没有就别说吃了,就是舔一下大家也不会给她的啊。璇玑只能看着流口水咯、小胳膊小腿儿挥舞个不停、咿咿呀呀的说着她自己才能听懂的话。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无非就是说“我也要吃啊、给我留点呀”之类的话了呗。
看着这不一样的过年习俗,璇玑觉得很有趣,特别是这吃菜板肉,也不知道是啥滋味儿,看爷爷奶奶、伯伯爹爹,伯娘娘亲、哥哥们吃得油光满面的样子,一定非常好吃。好吧、咱们的璇玑小童鞋显然是忘了,这里的人们几乎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这天才能吃顿好的,才能如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平常时候哪里舍得?这时候应该是吃中午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吃菜板肉,只有璇玑不停地流口水,人家其他三个月的小娃娃根本不知道要吃东西呀。
说到这里啊就不得不提古代这特有的蜡烛包,真的是很受罪啊有木有?什么是蜡烛包?就是用一个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外面再用布带子将宝宝结结实实地捆起来,双下肢并直,紧紧裹住股骨中下方及膝盖,像一根蜡烛一样,简称“蜡烛包”。这种包法有弊有利、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这种包裹方法,固然保暖较好实际情况现在的家庭已不存在取暖问题,只要室内温度保持在20c左右,就不必给宝宝包裹得太厚太严。“蜡烛包”违背了宝宝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但是古代没办法呀、没有暖气空调神马的取暖措施,就连炕也只有北方才会有的,南方是木有炕也没有火龙。冬天取暖靠的是烤火、在屋子靠门的位置、挖一个不深不浅的坑、用石头把周围砌一圈,然后用来取暖,再做一个铁架子、是三角的,在上面放上瓦罐可以做饭煲汤,烧水。
还有就是人们认为蜡烛包这样能阻止宝宝的小手乱摸乱晃,减少了疾病感染的几率实际情况这种俗称“蜡烛包”的包裹方式的确能保护宝宝少受细菌的感染。最后用一条带子把宝宝捆扎好,是为了防止宝宝发生“罗圈腿”,并帮助宝宝养成手脚不乱动的习惯实际情况宝宝会变成”0”型腿,是因为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和缺钙引起的。如果强行将宝宝的腿扳直包裹,反而容易使宝宝髋关节脱位,如果发现不及时,则会导致宝宝骨骼畸形。但是古代的人们不知道这种危害呀、所以这蜡烛包就一代传一代传下来了。
当然璇玑小童鞋是无法忍受这种包法的啦、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成年灵魂的她当然是向往自由的,所以只要美人娘亲给她包蜡烛包她就使劲儿手舞足蹈、大哭大闹。这样几次下来后大家算是彻底明白了璇玑这小娃儿不喜欢蜡烛包、所以大家也就放弃给她包蜡烛包啦。
璇玑前世(在现代的时候算作前世了、额、好吧~~其实分不清到底现在算前世还是现代的时候算前世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女子、不过作为一个吃货当然也算是走南闯北过啦、曾经大学时放寒假她为了能吃上地地道道的四川火锅、坐了三十八个小时火车去四川火锅。然后就彻底爱上川菜啦、从主食只爱吃馒头面条的北方女子变成主食米饭的南方人了。
为了能吃更多的川菜、她特意留在成都的一家川菜人家饭店打起了寒假工,时不时的跑去后厨偷师。一来二去的也和后厨师傅们打成一片了,大家也乐意的教她怎么做正宗川菜。大家也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毕竟一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