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陵海军区,昌都地下城,2084年10月23日,霜降。战后第103年。
昌都地下城平均深度1854.6米,战前几乎与作为上侧掩蔽体的珲山山脉平均海拔相一致,是最为标准的战争时期地下城,与其相符的还有龙山、济河、折柳、云港等七座地下城,迄今人口总数刚突破2500万大关,仅为战前的十分之一。而在全面核战争爆发一年前,天海联盟共有757座城市、3.4万个乡镇、领土面积逾800万平方公里。
但是,战争从未消失。
第一轮打击是精准制导的钻地核弹,先将提前发射完毕的导弹井摧毁,引起的浅源性地震像推积木般荡平了城市,紧随而来的还有中子弹,光辐射与高能粒子杀死了绝大多数的幸存者。然后,上百枚当量设置为1500万吨的氢铀弹把废墟夷平,像沙子般繁多的玻璃石变成人类曾在地表建立文明的最直接证据。
打击仍未终止,诸国虽已奄奄一息,但怎会放过对方暴露出位置的地下工程?哪怕己方也是如此。
核武库消耗殆尽的结果就是珲山山脉变成了珲山盆地,最终,化作了裂谷,那些嶙峋破碎的石林,宛如一张张狰狞碎颚,永世嘲讽着万灵之长的愚行。
……
黯淡的电灯下是油漆剥离的隧道,一群穿着铁灰色过膝军大衣的人们沉默地行走着,影子摇晃而模糊,鲜红的肩章在黑暗中被侵染成一抹悚人的血色。他们簇拥着一副棺木,无声地走了很久。
守卫在隧道出口的卫兵举枪敬礼,合力转动绞盘,异常厚重的封闭门带着锈蚀的“咔咔”声缓缓升高。阳光骤然闯进,即便脸庞遮护在防毒面具里,人们也下意识地紧眯双眼,这种亮度对于久居地下、需要节约宝贵电力而习惯昏暗的人来说,过于强烈。
队伍暂停片刻,在亮光引起的短暂视盲中,人们停在这座凸出于山体的巨大半圆形平台上,他们眺望着天际的板结灰云,凛冽寒风钻进了脖领里,令人不禁微微颤抖,让人毫无兴致欣赏咫尺外的巍峨景观,但对于棺木中的死者来说,称得上是个安息的好地方。
这里是连绵数十公里的东部裂谷最高点,往上几十米就是地表,刀砍斧削般的垂直岩壁足有一千米深,在风的作用下,灰烬既能吹上挚爱的祖国大地,也会落至敌人制造出的寂静深渊,对于一名军人来说,不可能有更完美的归宿了。
在低沉肃穆的哀乐声中,葬礼正式开始。
一位身着藏蓝色将军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深情叙述着死者不可磨灭的功绩,讲到与这个永眠的战友的一生情谊时,老人甚至无法抑制地落下泪来,以至于他不得不脱下防毒面具擦拭眼睛,再把稀疏鬓发塞回去。
站着发言的人并不多,因为大部分有资格发言的人都坐在轮椅上、被侍从推着到场。这些衰老的将帅们穿着不太合身的旧式军服,衣角褶皱层层叠叠一如他们密布老人斑的脸。
后排的年轻军官们耐心地听着先辈们断续不清的话语,很多时候,陡然刮起的岩风直接把句子扯得支离破碎,所以年轻人们就只好认为是又在回忆艰辛过去。
但那段熔浆自穹顶渗透、暗河倒灌、反应堆停摆、核材料泄露的糟糕往日确实铭刻在整整两代人的共同记忆里,逆行的军队和撤离的民众,倒塌高楼里哭泣的孤儿和涉水向前的消防兵,响彻街道的讲演与不知道什么时候嚎起的警报,满脸血痕的人群仰头注视着挂着喇叭的水泥杆。
或许新一代人对这种场景不会有多少感触,但有没有明天的担忧构成了老一辈人的全部世界。
戴着白手套的仪仗兵朝天鸣枪,三声过后,死者的子女捧着骨灰盒走到平台边缘,掬起父亲的骨灰往空中撒去,倏忽消逝不见。
半刻钟后,骨灰洒尽,人们抛下了一只塑料花扎成的花圈以作最后的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