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隔离墙下,值门军官喊道。
永备碉堡顿时如临大敌,一个排三十名士兵随着尖利口哨声奔赴战位。副射手捧住机枪弹链,机枪手守在沙包后,警惕着望着缓慢开启的钢制大门。
两名外骨骼步兵推动绞盘,钢缆卷起,带动十米之高的大门缓慢转动。厚重而望而生畏的铁灰高墙矗立在所有人面前,必须仰头才能看清高悬的那颗紫星。
铁足踏地,地面竟是微微颤动,碉堡一处地位忽然揭去了伪装网,一台“虎59”式两足机甲直立走来,肃立于皲裂公路之上。
“虎”式两足机甲是复兴军握有的最强悍的一批陆地打击力量。只有主战坦克才能称呼为“虎”,例如正在服役的“暴风虎”、“北海虎”、“白额虎”等坦克。从“虎59”的命名形式就能看出,它既被军队视为具有坦克属性,但不加以具体称号,只加以定型投产时间,又昭示了它的特殊战场定位。
“虎59”全高四米,双足便占去了一半高度,与主要依靠一门强大主炮的履带式载具相比,两足机甲是典型的机动火力平台。两足上部各装有三架烟雾发生器,“虎59”不像主战机甲那般拥有类人形式的两臂,“上臂”处是一门40毫米速射榴弹炮,左右肩部设有隐于30毫米装甲后的六门75式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肩上装有附加卡槽,用于额外挂载电击发式的通用火箭筒,使之在简单改造后具有对抗步战车等轻型装甲战车的能力。
而沈如松眼前的这台“虎59”肩上就加了两门25毫米链炮,背负着巨大的弹鼓进行供应。
显而易见,“虎59”是收割低防护软目标的不二利器,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扛过六门重机枪扫射,那好,再补一轮榴弹,还揍不死?那行,两足机甲奔跑时速最高可达70公里,跑得快的畸形种打不过它,皮厚的就游走起来狂轰滥炸,再不济再不济,跑回基地,随便叫一个工程师就能加装上75毫米反坦克炮,已知生物里没有牛逼到顶一发钨芯动能弹还活蹦乱跳的。
随着两足机甲就位,大门彻底打开,霎时,一片黑潮!
机枪战位当即开火,数挺以重机枪枪架形式架设的通用机枪喷吐出大团枪焰,顷刻间飞出大量10发10发一组的不可散式弹链。
与此同时,两足机甲那紧促如低沉鼓点的链炮开火了,“咚咚咚”地可分辨出每一发打出的间隔,那一声声如夏日雷雨的炮声给人极大的安定感。
炮弹落到变异兽群中,血肉四溅,所向皆是糜烂,不消一分钟,聚积在隔离门前的灰鼠便化作碎块。
“出发!”值门军官吹响口哨,喊道。
“动起来!小伙子们!”军官催促着队伍速速行动。
沈如松握着步枪,转头看着对他们敬礼示意的守门士兵,与他对视的一个遥遥举起香烟,喊道:“嘿!哥们!希望下次开门还看到你!”
“会的!”沈如松喊回去。
两足机甲走在最前,腿部的主液压杆反复做着活塞运动,燃气轮机发出惊人嘈杂的“嗡嗡”速转声,引领着队伍走向甲区前哨基地。
隔离墙数百米开外便是海兰江,波涛翻涌,江水却泛着不详的灰绿色,越过了垮塌地不成样子的河堤,在瓦砾碎屑间漫淌,在以浮桥相连而成渡口的对面,就是延齐废墟北岸。
沈如松无法用语言形容他看到的北岸,他只是心中浮起了莫大的悲哀感。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故乡变成了这副模样?
倾颓翻覆的建筑体黏连着巨量的灰黑油脂状物质,惨白蛛网联结了略高些的扭曲尖塔,恍如一截截腐烂生蛆的弯曲趾足翻着指甲盖。那些代表了战前人类文明重大成就的高楼大厦早已风吹雨打地歪斜碰撞,但它们又不能安息于泥土中,而是被黑色网格生生提起,彼此缠绕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