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明白,这种积累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只要将真正的种子撒播下去,将来就一定能够收割到最美味的粮食。
此外,刘邦和张良二人何尝不是想着以此来吸引中原大地更多的学子加入其中?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可不是未来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期,也是百家依旧有着诸多传承学问的时期,不好好利用起来就太过可惜了。
他们的算计也十分有效,百家分布大秦所有地域,虽他们都各有地盘,然则诸侯并起,他们也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或是投靠一方,又或者派遣诸多人员考察各大诸侯。
就为了将来能够起势,也不得不为之,同样的,在巴蜀之地,也有着诸多百家人员暗自到来细细观察之。
在以往,刘邦所作所为,他们能够看到前景,但却不代表他们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可现在,百家修行之法开始传播,他们一旦知晓了之后,又哪里能够忍受得了这份诱惑?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中原大地之中迁徙而来的百家人员开始增多,而这份确定传回中原大地之后,有一次大迁徙开始到来,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华也,每一个到来者,无不是携带者几十辆打车的竹简,每一个到来者,无不是恭恭敬敬的朝着刘邦递上拜帖。
对此,刘浩也不过莞尔一笑,但他也明白刘邦最后一块短板在今日之后也算补齐了,这一块短板,便是封建时代的舆论话语权。
这个时期的百姓本就没有一丝文化,他们所有的信息也都是来源于这些人员口述,等于这些人说什么他们就必须相信什么。
打一个比方来说,这群人天天在百姓耳边传播嬴政的暴秦,久而久之百姓也只能相信,哪怕这份‘暴’几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倒不是说刘邦不能扭转百姓所知,他需要的也不是这一面,而是将来拿下中原大地之后对外的扩展,是为了将来统御神话世界全球所需,他不可能将自己的话语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也必须依靠这群人方可。
当利益和他们直接挂钩,也由不得他们不做出选择。
因为百家百家,可不仅仅是他们一个而已,他们不去选择,其他人呢?
一旦其他人动了而他不动,就意味着将来他们只能被时代淘汰,这也绝对不是他们所能够容忍的。
这同样是一分猜疑链,谁让他们竞争的对象就是他们内部自身,刘邦要的也就是置身事外,去做那一个真正的裁判而已。
他对每一们学说都有言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对每一门学说都说回物尽其用,比如农家的,他会在农家人员将来真正掌控了农家修行法门之后,将所有培育新良种的任务交给他们。
这份承诺,不多不少,但听在农家人员耳中,却尽显真诚,也不得不接受。
实际上,刘邦还真没有多少偏向,或许在这个期间里,他会对墨家之中的工家有所照顾,但也仅此而已,不过是为了现在的需求罢了,也并非要引入墨家的治国之策。
只要刘邦在治国方面选取的学说没有任何偏向,百家各方就不会担忧,也会越发的对刘邦承诺的未来基本盘而努力。
只不过将来他们就会发现,当他们想要将他们学说的思想凌驾于其他学说之时,已经晚了,到了那时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精力来搞风搞雨,因为他们已经刘邦的帐下有了许许多多的财产。
比如到时候的纵横家,得到了外事部,就必须时时刻刻的提防其他学说插足他们的势力范围。
需知,并非一个人员只能学习一家的,当你最专业的一面都被人超越之时,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丢了大脸面。
这也是刘邦多番思虑之后选择的平衡之法,因为他身处的是修真时代,而非真正的历史时期,也无需担忧自己将来的后代问题。
当他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