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渝州江城(2 / 3)

唐枭 海风儿 3193 字 2022-02-07

江北岸西行,去往泸州。

另外,横流入大江的嘉陵江北岸,也就是渝中城的隔江北岸,还有一座军事小城。

事实上,渝中城才是最先存在的巴国古城。

而与渝中城相隔大江的巴县城,建造晚于渝中城,但具体什么时候建造不得而知,因为这里曾经是巴国首府,非汉人最早聚居。

刺史曹放鹤告诉韦扶风,大江南岸的这座巴县城,原本与江北的小城一样,用途就是拱卫渝中城。

后来僚人族造反,于是有过了扩建,近十数年,四方战乱不宁,外来人口激增。

于是,前任刺史将渝州的州衙转至大江南岸,与巴县县衙同城,并且一再修缮加固过。

韦扶风听的出来,曹放鹤之所以叛变献城,与前任渝州刺史的州衙移治有关。

可以想见,本来南岸城池是巴县令的地盘,渝州刺史从渝中城跑过来坐镇,巴县令成了受气的的摆设。

曹放鹤的话意真假,韦扶风没有必要猜疑,他必须守信的起用曹放鹤。

只是看见了这里的水陆地理,更加认定了移治巴县的重要性,江中的渝中城,绝对是天然的战略要地。

听了典故,韦扶风伸手扶了城墙青砖垛口,问道:“曹大人,这里是旧城加筑的吧?”

曹放鹤点头道:“是旧城,旧城有千米长,宽百米,主要是沿着河畔建筑的狭长军堡,前刺史在的时候,在旧城的宽度上扩出了九百米,使得这座城池趋向方正。

韦扶风点头,道:“这座城池用的石料为主。”

“是,大人在外面看,或许觉得城池粗糙,但这座石城百年也不会崩塌,渝州多山水,气候多潮湿,城池又建筑在江畔,用石料能够长久,只是代价远超夯土造城,仅比青砖合算。”曹放鹤回答道。

韦扶风点头,夯土造城是常见工程,在北方适合久存,一般在城门和女墙贴用青砖。

南方气候多雨潮湿,最好的筑城办法是青砖和夯土混用,只是青砖筑城的代价太大。

黔州那里的扩建城池,是在本城之外建筑罗城。

张文成的做法是先用夯土筑城,城门用青砖,之后用数年时间,一点点用青砖包裹夯土城墙。

韦扶风也想采用张文成的办法,先用夯土砖和石料筑出一道依地势走向的罗城。

有了巨大城池的存在,一是能够容纳军力入驻,二是让更多的人拥有城中居宅。

有了家宅,才会让流民更舍不得离开川南,韦扶风扩建城池的用途之一是挽留人心,所以他支持张文成和鲁青在黔州造城。

不但巴县城要扩建,泸县城,涪陵县城和昌州的大足县城也要建造罗城,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军力。

高骈扩建成都城用时两年,巴县城的扩建,或许年内即可完成夯土罗城墙。

在城楼上说了片刻,韦扶风有了兴致的乘船去往渝中城。

经随同的曹放鹤在船上介绍,韦扶风知道了渝中城的南侧有三座水城门,东端有一座水城门,北侧有两座水城门,只有西面有一座陆地城门。

船至南侧的太平门外,韦扶风看见百船停泊,足有千人忙碌于货物出入。

渝中城是大江之中的货物集散地,商业非常繁荣。

进入渝中城,有城门官和牙将恭敬拜见。

渝州的军力尽被兵府收编,各处的城门官基本没有更换,守卫城门的士兵更换了大半,川南军牙将任职城门辅官。

进入城中,韦扶风见城中建筑,明显的强过南岸城池。

城中长街石板铺路,街旁商铺林立,车来人往川流不息,飞檐楼阁随处可见,绝对是罕见的繁华盛世模样。

看着韦扶风意外的讶异神情,曹放鹤主动在旁解说。

韦扶风知道了渝州的豪族富户,几乎都在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