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完美工具人(1 / 2)

原本作为淮阳王的“前儿媳”,上官静就算被自动默认在免羁押的范围内,但被三法司的堂官叫去问两句话也是正常。但是她这几天过得其实很是清净,似乎整个朝中都忘了,淮阳王还有个已经娶了媳妇的嫡子。

作为淮阳王谋逆的现场经历者,朝中大半官员都去刑部做过陈述,或者交过书面材料,包括了陈丞相、林太尉还有苏平。而淮阳王府的人,则更是被提审了不止一次,但这么久了,也没谁提过要传萧景珩小两口去问话。

这些日子不仅像是整个朝中把着小两口忘了,就连宫里的皇上,好像也把自己这个多余的儿子给忘了似的。而且这些日子,皇上还是不许萧明瑞随便进后宫,就好像是防着自己妹妹接触萧景珩似的。

不过虽然萧明瑞不能进宫,但萧景珩的小日子依旧过得不错,因为有太后在。他每日过得很规律,一早一晚往太后宫里去一趟,请个安,然后就回平康宫,闷在书房里读书。

太后现在就剩这一个孙子了,对他照顾得十分精心,萧景珩的一茶一饭,她都恨不得亲自盯着,专门派了不少亲信宫女到平康宫当差,轮三班的伺候萧景珩衣食住行。

原本自己背着茶壶茶叶跑的小喜一下子失了业,不过他倒也不是没事做,他和全福两人,眼下成了萧景珩的贴身内侍,萧景珩自己要求的。

萧景珩一般不许宫女们进他的卧室,能进屋伺候的,还是小喜和全福,皇太后不放心,很是不满意了一阵子,不过因为萧景珩自己坚持,老太太也没干涉太多。

唯一一个剩下的孙子,在皇太后眼里当然是颇为金贵,因此老太太其实还是挺惯着萧景珩的,只是有一件事,萧景珩向她要求了多次却毫无结果,那就是接上官静进宫。

每次提起这件事,皇太后都顾左右而言他,十分回避的模样,只说等皇上见过萧景珩之后,一定会给他们小两口很好的安排。

然而一个多月了,皇上也没有提出要见见萧景珩,只是在启元殿大奠结束之后,让齐正荣传了一条旨意给萧景珩,让他继续上学。

皇上的旨意传得不明不白,也没细解释什么,但齐正荣这次可长了记性,为了避免得罪人,他特意选了萧景珩去给皇太后请安的时辰,跑到寿安宫,当着皇太后的面传旨。

果然皇太后一听旨意,立刻就精神了。

萧景珩眼下是唯一的皇子,教育方面当然不能和以前一样,就随随便便上个御书苑大课,一切自然是要照着皇子的标准,精心规划的。

皇上撒手不管的架势,没有任何示下,那就给了皇太后机会。师父要细细选,陪读也要安排,皇太后优先考虑的,当然是她自己的娘家人。

皇太后娘家姓杨,出身于西京畿附近的雍州,杨氏一族在雍州算是世家豪门,雍州一代的良田,有七成是杨家的,族中子弟也是代代都有人在朝中做官,在雍州地面上,绝对称得上跺一脚晃三晃。

只可惜杨家虽然在雍州算是响当当的世家豪门,但到了京中,他们却也只能算是个三流世家而已,主要原因是杨家从未出过宰辅、太尉之流的高官,族人大多官位不算高,最高的一位做过三品官,还是外任。

因为没有强势族人帮忙铺路,因此与京中大族比,杨家在朝中的势力偏弱势,太后的父亲当年算是杨氏一族最有出息的了,在京中混到了四品官,但官位虽高,却是个毫无实权的闲职。

这位杨大人一辈子最值得称道的大约就是娶了个小世家出身,与他并不算门当户对的美丽妻子,生了个极漂亮的女儿,后来进宫成了先皇宠妃,这就是后来的杨太后。

太后娘娘年轻时不仅长得漂亮,人还精明,她知道自己家族与皇后和其他嫔妃相比,算是弱势,因此放软了身段积极讨好皇后与世家大族出身的妃嫔。

就这样,她一步一步的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