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告御状的乞丐(2 / 3)

严格,在皇帝陛下的铁血手腕下,也搞得很好,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后世的某主义社会还要强一些。孤儿收容所、贫困救济、免费养老院、甚至是免费的丧葬服务,一条龙的非常完备,而且直接和地方官政绩挂钩,这要是堂堂京师出现乞丐的事情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估计应天府、京畿县和五城兵马司都会有大麻烦。

带着几分好奇,徐钦当即就吩咐护卫上前询问,没想到这一问,还真就摊上了事。

这些人并非是京师,或京师附近的百姓流落进城乞讨,而是专门到京城来告御状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于宫门外设鸣冤鼓,百姓若有冤屈,大可直接前去击鼓鸣冤。而且这鼓和一般意义上的各地方和执法衙门登闻鼓还不同,只要这鼓一响,那就是直达天听,再小的事瞬间就会搞成大新闻,甚至稍有不慎,立马就是人头滚滚的大案。不过这个设想虽好,但实际执行上也面临一个大问题,这告御状的鸣冤鼓虽设于宫门之外,但也是深在皇城之中。普通百姓要想在上十卫数万最精锐的官兵的森严守备下进皇城击鼓,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几个人蓬头垢面、状若乞丐,守卫的军士哪敢随便放他们进皇城?

这事要是认真计较起来,那恐怕又是一个大麻烦。应天府、十卫,甚至包括锦衣卫都有可能摊上责任,这在朱元璋的手上,有责任就意味着不死也要脱层皮。于是徐钦不敢怠慢,马上将人给带回了徐家,先将人安顿下来,再详细盘问了一圈相关案情,否则不明不白报上去,徐钦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有可能是不明不白地得罪了朝中相关部门,某个大佬,甚至可能是直接开罪于朱大老板。

路上徐钦简单地了解了一下,这些人都是从庐州府赶来的穷苦百姓,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尽这才沦落至斯。于是在回到中山王府之后,徐钦先是让人给他们准备了些吃食,然后才慢慢的盘问。

这些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其中只有一个算是读书人,不过也就是个连童子试都没考过的大龄童生。当然,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读书人带头,他们才能威胁到当地县令,拿到了来京城的路引。

可是他们要告的人也绝不简单,乃是巢湖俞氏!

说起巢湖俞氏,就不得不说巢湖水师。

作为朱元璋起家的两大支柱之一,巢湖水师在朱元璋起家中前期,统一长江下游流域的战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著名的鄱阳湖水战中,一举击溃陈友谅,更是奠定了朱元璋一统南方的关键中的关键。在此之后,巢湖水师改编、增编为大明帝国水师,虽说俞氏此后还继续守着他们在巢湖的那一亩三分地,可在遍布全国的水师之中门生故旧遍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徐家。

而且若论牺牲,俞家甚至也可以说是开国第一家,首先是河间郡公俞廷玉战死沙场,之后其长子虢国公俞通海又为国捐躯。连续两任家主战死的功劳,以至于俞廷玉次子,安南侯俞通源卷入胡惟庸一案之后,也并未过多追究,只是除了他的安南侯爵位。但他家实际上还有一个越嶲侯俞通渊。如果再算上俞廷玉的夫人,俞家老太君的影响力,这俞家还真是个极为烫手的山芋。

听了这些百姓的全盘控诉,徐钦其实是有点懵的。其实此事说来不大,而且也不见得俞家有多少错,反而是有点后世拆迁钉子户的感觉。

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场政府工程和当地居民的拆迁纠纷。

作为当今天下水师的发源地,巢湖现在虽已经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了,但依然保持着一只规模不小的水师部队,并且继续由俞家掌管。

当然了,这支部队现在基本上已没有作战任务,更多是作为帝国水师的训练舰队而存在,毕竟俞家经营水师多年,自然是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