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计上朝(2 / 3)

若是不这样做,他又担心在朝堂上受到的阻力会太大,徐钦一人抗不下来。

“为今之计,怕是只能让孩儿来试试了。”徐钦微微苦笑,不过倒也并未有一丝自暴自弃之意。

“嗯,这样也好,你也该是时候来试试这塘水有多深了!”徐辉祖自然也明白这当中的奥妙。

他并非没有考虑过直接由他来越俎代庖,然而细想一下,这样做反而不好。不是说怕抢了徐钦的功劳,而是在于留下余地。

若由徐辉祖直接出面,他身为魏国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可谓当朝一等一的大员,乃是武班首领,敢跳出来唱反调的就得掂量掂量,然而万一依然无法直接压制住文臣,或者说被人用软钉子堵住,那后面想要旧事重提,恐怕就难了。所以由他出面,是破釜沉舟之举,成不成就看这一锤子买卖。而由徐钦出面,则可以试探出文臣的态度和反对者的情况,退一步说,就算万一这次失手了,也能再换个地位更高,更老道的人来重新提议,到时候非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武将方面达成共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不容易引起别的波澜了。

父子二人大致定下方针之后,便各自分头去准备,诸如再完善细节,以及事先预计一下朝堂各方的反应,然后做好针对性回击。

总的来看,形势其实并不算太坏。

武勋这边自不必说,在大方向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即使是不直接跳出来支持,想必也至少没人会反对。然而文臣方面,大致估计有三类反应,第一是微微有求于自己的,或者说是惧于威势的,比如说之前才喝过酒的茹瑺、翟善,他们还指望着自己拉他们一把,直接跳出来反对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是大致能持中立态度的,这种人有可能是忌惮于自己的身份,又或者是不愿意做出头鸟的,亦或是不想得罪自己的,不过这个界限很难界定,大致有礼部的任亨泰、户部的郁新、刑部的杨靖、工部的王儁,这一类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应当不至于直接反对。最后才是有较大可能反对编练新军的,黄子澄、曹铭等与自己有过节的,立场又明显对立的。

想想这些人,虽然他们在朝堂上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大多也都是能言善辩的饱学之士,不过徐钦已经抓住了他们最大的一个漏洞,那就是没有实务经验!不说不足为虑,但至少他有把握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取得一定的优势。

谋划好了这些,徐钦还是先做了一番安排,先是次日将奏本的大致内容趁着侍驾的便利,以及和皇帝陛下的特殊关系,直接跟朱元璋先做了个简报。

显然,朱元璋作为行伍出身的开国皇帝,对这种新式的新军编练之法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于是准了他在次日的早朝上公开提出,以便朝堂公议。

接着他才换了次一日的早朝值班表,让陆同知作为御前值守的锦衣卫堂官,而让他能以朝臣的身份参加早朝。

这一日,徐大少在采莲的服侍下着了从三品武官的绯色虎豹补常服,和徐辉祖、徐增寿同行,一起到了外五龙桥广场,等着群臣一同进宫参加早朝。

做了这么久的中央政府官员,徐大少还是头一次以这种身份参加常朝。由于徐辉祖本就是核心人物,站在他旁边的徐钦自然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大家都有些好奇,这位小公爷今天这是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当然,在帝国的核心领导集团里,大家也都是极为矜持的,不可能有虎逼真的跑来质问他。大家都是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胡乱猜测着今天早朝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时辰一到,众臣分文武两班,分左右两列,经承天门、端门、午门,直至奉天门前的内五龙桥广场,再各自按官职大小分班站定。

徐钦是从三品的京卫指挥同知,由于包括上十卫在内的其他京卫堂官一般不会参加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