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也听到巫虎说的消息,觉得似乎有些夸大,但因为不知李家寨青壮的情况,似乎又合理而能够接受。
王府军目前经过这些时日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军心得到提升,使得整体的战力有了较大提高。经历看着自家驻军和精锐的加强,觉得真拉出去打一仗,或许是可以的。
商议之后,也知道如今的所有行止,完全要听军令才可。不过,他们到这边来,杨继业已经给他们确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不能完全听令。作为蛮族军,在大局上听令、剿灭倭寇是必须的,但在小节上却要扮演出蛮横、难以指挥的角色来,如此,才不至于吃亏。
如今文朝军政都处于环境恶劣状态,老实听令的结果,很可能会被人卖掉,结局就是全军覆没。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是不小的,因为文朝对蛮族军、对王府军的生与死,不会放在心上的。
商议的结果,由经历和巫虎一起去大将军那边,汇报李家寨的情况,再看看大将军的态度。
两人往泾延镇去,到临时的大将军驻地,这里征集了几家民房。于连欣正同徐金胜一起,与杭城府同知刘潇杰、知州吴思阳在一起,讨论关于军粮等物资的衔接、供应和运输问题。
这是军中第一大事,军中粮草不解决,军心就不会稳定,又如何杀敌?武略将军田雄邦两天前带这苏杭这边两万驻军抵达,此时,也在大将军临时办公点。
听到门口值守传信,说王府军两将领过来,有要事禀报。徐金胜稍微思索,说,“请他们进来吧。”
“大将军,听说王府军和蛮族军骄横,不听军令,有没有这回事?”田雄邦初到泾延镇,但他在杭城的时间不短,之前在京都也见过徐金胜,相对而言,便熟悉得多。
徐金胜到泾延镇也好几天了,除了于连欣主动去过王府军驻地,对方一直没有主导过来见大将军。从某种角度说,确实算是傲慢无礼,没有规矩,自然不会给大将军身边的人留下好印象。
“田将军,王府军能够提前赶到泾延镇,就是非常好的表现。那就是遵军令了。”徐金胜虽说对王府军和蛮族军兵确有不满,可对方没有明显违背军令之事,也不想追究什么。
田雄邦也不好多说,但对王府军的印象自然很差。毕竟这些人来至于荆蛮楚地,那不毛之地,未开化的存在,又如何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于连欣见过蛮族军、也去过王府军营几次,对王府军的印象不算好,但又看出这支军队素质很不错,与边军可能差不多,该是敢战之军。这时候,于连欣也不会为王府军说什么缓和误解的话,等以后作战了,再看王府军的情况。
巫虎在军中的职位,甚至没有王府的经历高。两人过来,也是以经历为主。见过徐金胜这位大将军,经历表现就尊敬之态,而巫虎却无视大将军的威仪,招呼之后,不再作声。
徐金胜自然不会计较,对于蛮族军的印象,不外如是。真要计较,那也没用。因为蛮族军过来作战,是听调令。但如果惹毛了对方,一声令下,带着军兵返回荆蛮楚地而去,那都有可能的。
于连欣与王府军、蛮族军打过交道,这时候,自然要缓和双方的氛围,说,“经历将军,你们说有重要军情要报告大将军?”
“是的,于参赞。伍将军,还是你来说吧。”经历说。
“大将军、于参赞,就在半个时辰之前,我得到一个消息。”巫虎说,“三天前,在距离杭城一百里的李家寨,有近两百多小股倭寇准备攻占李家寨,随后的战斗中,倭寇被杀一百三十余人,逃走五六十人。
倭寇这次损失不小,按照倭寇的习惯,估计逃走的倭寇会纠集更多的倭寇,到李家寨报复。
大将军,小将以为这是一个机会。倭寇报复李家寨,纠集的人手最多在千余人而已,我们大军如果做好准备,伏击并完全